蜃阙半模糊,踏浪惊呼
“沐日光华还浴月”,其豪迈,与魏武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是一样的,大海给人的感觉,就是包罗万象。
词人想乘船出海去“钓得六鳖”,鱼竿轻拂珊瑚,待到沧海变桑田,直接去向麻姑问道。婉约派词人面对大海的豪迈,由此可见。
“水气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壶”,水天相接,茫然间,大海就是一切,哪里有蓬莱仙岛?
5.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从宋代开始,中国的海上贸易逐渐兴盛起来,中国人出海的经历也多起来。因此,其间有不少诗人由于各种原因渡海乘船。大文豪苏轼则因为贬谪而数次渡海,在遇赦北还渡海时,他写下了这首《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海上的风雨那是无规律可循,所以诗人说,“苦雨终风”,这其实有两层含义,一是说大海的风雨,二是说,自己人生的风雨。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也是语带双关,一是说海上忽然久雨放晴,二是说自己也是久贬遇赦。原因是什么?“天容海色本澄清”,自己本来就是清白的。
最后,诗人对“九死南荒”都没有悔恨,因为这次远游,特别是海上的经历,是他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6. 《太平洋遇雨》,梁启超《太平洋遇雨》是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所写的七言绝句,是在太平洋上遭遇大雨时有感而发的诗篇。全诗用气势磅礴的语言突出了作者心中的大志,展现诗人永不言败的浪漫主义情怀。全诗写到: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却余人物淘难尽,又挟风雷作远游。
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一雨纵横亘二洲”,这只有是在大洋上遇雨才有的感觉,更是一个胸怀世界的奇才才有的豪情。在大洋上,只有天与地,更无其他,所有诗人才有“浪淘天地”的感觉。
“却余人物淘难尽”,戊戌政变后的劫余人物不会被历史浪潮涤荡尽,表达了诗人不因为变法维新运动的失败而退缩的壮志豪情。“又挟风雷作远游”,豪迈,豪情,风云人物,“挟风雷”而来,又“挟风雷”而去,快哉,快哉!
7. 《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成五绝句 其一》,李纲在大海上固然是天气变化无常,但晴天则是大美风景,是在大陆上无法看到的风景。北宋政治家兼诗人李纲就有幸遇到了这种好天气。他在《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成五绝句 其一》中写到:
澄波不动琉璃滑,一望应须万里馀。
舟行冲激浪花碎,如驭白云游碧虚。
澄波不动琉璃滑,一望应须万里馀
“澄波不动”,海面像“琉璃”一样光滑;一望万里,横无涯际。只有行舟才能激起浪花,而浪花瞬间就碎了,感觉船行在白云上一样,我就像在碧空虚无中游览。
那种感觉,是海上航行比较少有能遇到的,海上一般无雨,晴天,也会有风。像这种既晴朗又无风的天气,比较少遇到。所以,诗人也就有“如驭白云游碧虚”的感觉。
8. 《出海》,文天祥南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有较多的出海经历,他写的关于大海的诗词也比较多。这首《出海》也写得豪迈、大气:
一团荡漾水晶盘,四畔青天作护阑。
著我扁舟了无碍,分明便作混沦看。
水天一色玉空明,便似乘槎上太清。
我爱东坡南海句,兹游奇绝冠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