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团荡漾水晶盘,四畔青天作护阑
中间是一轮圆月,四周是海水荡漾;而青天则作为圆月的护栏。“分明便作混沦看”,月光清亮,一切都看得分明,但四周“极目皆水,水外惟天”,所以,只能“作混沦看”。水天一色,玉宇澄清,这样绝伦的景色,让我产生了“乘槎上太清”的豪情壮志。
最后一句,“我爱东坡南海句,兹游奇绝冠平生”,既表达了与苏轼一样,对大海的喜爱;同时,在人生道路上,也和苏轼一样,豁达且不堕其志。
9. 《过东沙山是闽山尽处,同石来次萧给事韵》,汪楫明末诗人汪楫则独辟磎径,描写出海后,回望起点的风景,那将会是怎样一种感觉呢?诗人在《过东沙山是闽山尽处,同石来次萧给事韵》中写到:
扬帆从此别嶕峣,钲鼓争鸣大旌飘。
蹙浪谁知三老健,跳波真有百灵朝。
砰訇地轴声初转,荡激天河影共摇。
去国回看忽千里,无边蓝水接青霄。
砰訇地轴声初转,荡激天河影共摇
一句,“蹙浪谁知三老健,跳波真有百灵朝”里的“蹙浪”和“跳波”,把大海写得太调皮了。“砰訇地轴声初转,荡激天河影共摇”,调皮归调皮,但威力是惊人的,声音是“砰訇”,像是把地球震动了;而风浪则“荡激天河”,天河的影子和海水一样摇动。
“去国回看忽千里,无边蓝水接青霄”,等一切安定下来,回头看来时路,却是去国忽千里了,满眼是无边的蓝水,蓝水的尽头是青天,哪里还有来时路?
大海就是这样广袤!
10. 《海人谣》,王建这首一首少有描写出海渔民辛苦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深刻的同情和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的控诉。唐代诗人王建在《海人谣》中写到:
海人无家海里住,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未央宫中常满库。
恶波横天山塞路
前面说了,海上风雨无常,天气风云变幻莫测,一句“海人无家海里住”,我们就能想象其中的艰辛。后面说明渔民“海里住”的原因,“采珠役象为岁赋”。
“恶波横天山塞路”,这句,进一步描写海上的艰辛,是“恶波横天”,在海上,渔民除了要与海浪搏斗,还会遭遇“山塞路”的窘境,那真是“上天无门”。而充满了鲜明对比的是,“未央宫中常满库”,统治阶级其实不需要那么多的珍珠玉贝的。
真的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