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南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出自《世说新语·排调》。《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403-444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主要为有关人物评论、清谈玄言和机智应对的故事。
“盲人骑瞎马,夜班临深池”是一个有关东晋权臣桓玄的故事。东晋时期,桓玄掌握大权,家中常有宾客夜夜饮宴。一天晚上,宾客在宴席上行酒令。规定每个人用两句诗描述一种非常危险的状况。甲说:“月黑*人夜,风高放火天。”大家齐身说:“不错,是挺吓人的。”乙说:“昼日则鬼见,暮卧则梦闻。”也得到大家的认可。丙说:“大虫口中夺脆骨,骊龙项下夺明珠。”大家说:“不错,这也是很吓人的事。”轮到一个参军时,他脱口说道:“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说完良久,众人都不作声。只有桓玄涩声说道:“你怎么当面讥刺我是盲人呢?”原来,桓玄瞎了一只眼睛,最忌讳别人说什么瞎子、盲人。最后,酒宴不欢而散,第二天,参军就被免了职。后人常用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个典故比喻盲目行动,乱闯瞎撞,也用来形容非常危险或面临极危险的情况而不自知。
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种做事情不畏艰险的勇气固然可嘉,但是这种做法与事情的成功却无任何益处,因此,是不可取的。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讲究未雨绸缪,追求事半功倍的效果。
领导干部担负着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领导干部做事情的水平也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计。因此,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丰富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为国家干事创业。领导干部做事情不但需要不畏艰难的勇气,更需要志在必得、游刃有余做好事情的决心与能力,而要避免“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的盲目冲动。
*在讲话中强调说领导干部“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虽勇气可嘉,却是鲁莽和不可取的,旨在告诫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从而在工作能够打开新局面,把握正确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