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家限于经济实力,做寿一般比较简单。通常在家中设一寿堂,晚辈向长辈送寿桃、寿联、寿幛、寿面等寿礼,然后向寿星拜寿,最后吃寿面。
三、冥寿清朝时,传统的“冥寿”礼俗仍盛行不衰。
冥寿,也叫“阴寿”、“冥庆”,即为已经去世的祖父母、父母,每逢他(她)们的生辰日,为他(她)们祝寿。清代人翟灏编撰的《通俗编·仪节·阴寿》引姚旅《露书》说:“亲死日为暗忌,生日为明忌,宗中极重明忌。亲死者遇生日,如五十、六十之类,犹追寿焉。族人具礼谒贺,一如存日。”
清朝人做冥寿时,有的礼节与长辈在世时的祝寿礼节,大致相同,如设寿堂、子孙穿彩服、祝寿宾朋送寿桃、寿面、寿联、应时糕点、鲜果等。做寿家设宴,款待前来祝寿的宾朋;有的还要请戏班演戏,以资娱乐。也有的礼节是“冥寿”所特有的,如宾朋馈赠的寿礼中,一般有纸扎金银元宝、写有“仙乡不老,佛国长青”等内容的寿联等。
随着佛教的盛行,有的家庭在寺院中为已逝长辈做“冥寿”,家人拜忏,为逝者做水陆道场,时间则 1 日、3 日、7 日不等,以圆满之日为正日。若家产丰饶,则举行最隆重的水陆道场,由49个和尚,拜忏七七四十九天。事毕,将逝者的牌位放在寺院中,承受香火。
文史君说清朝时,人们为家庭/族中的长辈祝寿方式,视自身社会地位、财富,而有隆重、简易之分。当时,人们在为长辈祝寿时,除祈愿长辈健康、长寿外,很多地方还缘于“度关”、“禳灾”观念的盛行。在这些地方,民间世代相传,50岁、55岁、66岁、73岁、84岁等年龄,都是人一生中的生死之坎,是死神引领的岁数。民间流传俗语说:“人活五十五,阎王数一数”、“六十六,乱刀斩”、“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来投”等。因此,在上述年龄来临之际,人们希冀举行隆重的寿庆,祛除死神的威胁,顺利度过险劫。清代冥寿风俗的盛行,更是古代祖先崇拜意识、传统孝道及灵魂不死宗教信仰的真实反映。
参考文献1. (清)翟灏:《通俗编》,东方出版社,2012年。
2. 林永匡等:《中国风俗通史》(清代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
3. 钟敬文主编:《中国民俗史》(明清卷),人民出版社,2008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都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我们会每天为大家奉上精彩的历史文章,恳请各位读者朋友关注我们的账号!您的点赞、转发、评论,这是对我们最好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