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2018年3月14日,相信很多朋友都以为这仅仅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白色情人节”。但是,却有一位科技界的巨星在今天就此陨落,他,就是霍金。
斯蒂夫·霍金今日逝世
霍金逝世,一颗物理学界的巨星陨落
据证实,2018年3月14日,享誉世界的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与世长辞,享年76岁。霍金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他受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折磨长达55年,却身残志坚,将《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等科学巨著留存世间,让我们对科学有了更深的认知,尤其他在天体物理学、宇宙学等方面的成就,让我们后人受惠无穷。
霍金的科学巨著《时间简史》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是从事热带病研究的医学专家,母亲则为哲学和政治学领域的学者。1959年,年仅17岁的霍金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牛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专业。21岁时,他不幸患上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此后他的行动和语言能力都渐渐受到冲击。
但是,霍金凭借超乎常人的意志力和信念,不仅在和病魔的对抗中活了下来,还在23岁的时候就拿下了博士学位。
几十年来,霍金相继发表了不计其数的天体物理学、宇宙学方面的论文与著作,曾先后获得科普利奖、沃尔夫物理奖以及爱因斯坦奖章等多项学术界荣誉。
在去年于北京举行的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上,霍金通过视频发表了题为《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及其赖以生存的家园》的演讲。在该次演讲中,霍金的一番言论曾引起人工智能领域的热议和讨论,他表示,“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人类文明的终结”。
2017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霍金发表视频演讲
霍金表示,人工智能的威胁分短期和长期两种。短期威胁包括自动驾驶、智能自主武器以及隐私问题。长期威胁主要体现在人工智能若失控将带来的风险,例如人工智能可能会不听人类的指挥。
但是,霍金也表示,虽然他对人工智能有很多担忧,但对人工智能技术本身还是抱有乐观态度的。他认为发展人工智能将为人类带来巨大收益,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这一强大工具,减少工业化对自然的危害。
在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的演讲最后,霍金这样说:“这是一个美丽但充满不确定的世界,而你们是先行者。”
字字珠玑,霍金四大经典语录
“外星人在看着你”——霍金曾说:“在无限的茫茫宇宙中,一定存在着其它形式的生命,或许外星生命这会儿正盯着我们看呢。不管最终地球外的智慧生命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现在该是有人正式投入进来的时候,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要弄个明白。”
“千年内人类须移民外星,否则将会灭绝”——霍金曾在发表学术演讲时表示,在未来的一千年内,基本可以确定地球会因某场大灾难而毁灭,比如核战争或是温室效应。因此,人类必须移居到其它星球。
霍金表示,人类灭绝是可能发生的,但却不是不可避免的,作为一个乐观主义者,他坚信科技的发展进步最终可以带人类冲出太阳系,到达宇宙中更遥远的地方。
对于霍金的这番“人类灭绝论”,美国航空航天局局长格里芬后来也表示,单独一颗行星上的物种,是不可能永久生存的。
“智能机器将成为人类的终结者”——霍金曾多次公开表示,“过度开发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灭亡”。按照霍金的说法,人工智能技术在发展的初期阶段确实可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便利。但是,智能机器也会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对自己进行重新设计,而人类受制于生物体的进化速度,无法与机器进行竞争,最终难逃被超越的危险。
“黑洞其实不存在,而灰洞确实存在”——在题为《黑洞的信息保存与气象预报》的论文中,霍金曾表示,黑洞其实是不存在的,但灰洞的确存在。这一言论一度震惊了物理学界。
霍金曾于1976年提出了著名的霍金辐射理论,即黑洞在形成的过程中虽然质量在不断减少,却不断地以能量的形式向外发出辐射。一旦黑洞浓缩并蒸发,其中的所有信息都将随之消失,与量子力学认定该类物质永远不会消失的理论背道而驰,这就是著名的黑洞悖论。
编者的话
记得我国当代诗人臧克家在《有的人》一诗中曾这样写道:“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曾经在学生时代并不理解这两句话的深层含义,但今天,我想套用这两句诗来送别霍金,以此慨叹一颗科技界巨星的陨落。
霍金之于我们的意义,绝不仅仅是他所留存下来的科学专著和学术言论,更是让一种百折不挠、愈挫愈勇的精神和信念长存世间。
“活着就有希望”、“一个人,如果身体有残疾,就绝不能让心灵也跟着残疾”、“生活是不公平的,不管你的境遇如何,你都只能全力以赴”、“虽然我行动不便,说话需要机器的帮助,但是我的思想是自由的”,这些都是霍金的励志话语。他用一生的努力、坚持,告诫着我们年轻人,我们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去努力。
霍金的一生,不仅凭借自己的顽强毅力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交出了科学界最耀眼的成绩单,还以豁达、坚韧的品格为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