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著名的一位太君应该是宋代杨家将中的佘太君
(图为电视剧《杨门女将》中佘太君挂帅形象)
可见“太君”在中国是专门用来象征女性地位的古汉语词汇,并不适用于男性。若按照汉语用法称日军为“太君”显然不合理,那日本兵又为何被称为“太君”呢?
▲解放初期的抗日电影中汉奸就常称日军为“太君”
关于“太君”的由来,其中比较合理的一种解释是,“太君”这个词汇是外来语,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人使用的日本军队用语中大人(拼音音译为 tai jin)的音译。
▲《地下交通站》中的汉奸贾队长也是一口一个“黑藤太君”
为什么这么说呢?是因为学者在翻阅中日史料时发现,在日本人的史料中,日占区的中国百姓当面称呼日军官兵记录的都是“大人”。而当年日占区中中国百姓都是以“太君”来称呼日军官兵的。如此一来便能对应的上了。
日军用语中“大人”(tai jin)和中文“太君”(tai jun)发音十分相似,由此可以推测出,当时中国人极有可能把tai jin误听作tai jun,而日军在和中国百姓交流时也没有意识到这种误读,所以日文史料里只有“大人”而没有“太君”。
▲“太君”流传甚广汉奸翻译官们扮演了重要角色
(图为《小兵张嘎》中的翻译官经典形象)
随着流传越来越广,日军侵占地区的不断扩大,这种错误的称谓便“将错就错”,成了中国百姓的常用语。
同样中文史料中出现日本士兵使用“太君”这个词的记录也应该是误读现象。在1947年的晋中战役中,阎锡山军队为了壮大自身实力收编了大量在抗战结束后投降的日本兵。虽然晋绥军人数不少,但在他的对手徐向前面前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