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我细细地观赏水底的青山,更觉得山色佳丽无比,就象是一堆朦胧的青烟,随波荡漾,收拢不起。
大明湖的水,应该是更偏绿一些,不像漓江更清澈一些,漓江是“分明看见青山顶,船在青山顶上行”,而大明湖水中的青山倒影,则相对模糊一些,但更增加了迷幻的色彩,像一堆朦胧的青烟,随波荡漾,收拢不起。
这是让人身处在“聊斋”那样的魔幻场景,亦真亦幻,真假难辨。诗人在后面说了,“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大明湖水像“玉环”一样,虽然不是清澈见底,但是碧绿圆润,观之可亲!
9.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夏天天气炎热,呆在水边是一个不错的避暑选择,看到水面的清澈,让人不由想亲近自然,而看到水下树木和楼台的倒影,就让人瞬间清凉了许多。唐代诗人高骈的夏日生活过得很不错,他在《山居夏日》中写道: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虽然夏日漫长,但绿树浓荫,就让人清凉了许多,再看看池塘水清,楼台倒影在其中,就更加清凉了。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更妙的是,还有微风徐来,吹动水晶帘子,院子里,满架的蔷薇花开了,医院子的清香飘来,让人沉醉其中。
一句,“楼台倒影入池塘”,给人迎面而来的夏日清凉感。水下倒影,第一给人清凉感,第二是水下有楼台倒影,则池塘水很深,说明当地夏日雨量充沛,夏日没有那么酷热!
10.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白居易大诗人白居易对西湖的爱,对杭州的爱,那是真爱,这一点,连大文豪苏轼都不如。苏轼写了不少西湖的诗篇,但在他眼里,西湖跟赤壁差不多,没啥特别的。但白居易是真心喜欢杭州,真心喜欢西湖。比如,这首《春题湖上》: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松树在山上排开层层翠色,是千翠万绿;一轮圆月映入水中,好像一颗明珠,晶莹透亮,随着波浪跳荡悬浮。
一句,“月点波心一颗珠”,初看像是在描述一座建筑物,或者湖心小岛。但转瞬一想,原来是在形容西湖湖水之清澈,水面如镜,让月儿在水中的倒影,远远看去,像是波心的一粒明珠。
“明珠”,在传统文化中,是十分重要的,古人形容自己最喜爱的女儿,一般会说,“掌上明珠”,形容有才华的人走错道路,会说,“明珠暗投”。“月的倒影”像明珠,当然是说“月影”的可爱,更是说明西湖湖水之清澈,之可爱!
11. 楼下倚阑人,簪花照春水,杨基明代诗人杨基的这首《长沙杂咏·湘人爱楼居》,描写了湘人逐水而居的传统,刻画了湘水清澈的特点,更是暗示了“湘女多情”的事实:
湘人爱楼居,斜枕湘江起。
楼下倚阑人,簪花照春水。
楼下倚阑人,簪花照春水
“湘人爱楼居,斜枕湘江起”,湖南人喜爱楼居生活,他们喜欢在湘江旁边,斜枕湘江而建楼,依山傍水。
“楼下倚阑人,簪花照春水”,有个女孩子,站在楼下,倚靠着栏杆,眺望着湘江,眼光迷离;她头上的簪花,倒影在春水中,随波荡漾。
一句,“簪花照春水”,意味深长,第一,当然是描述了女孩的美丽;第二,描写了湘江江水之清澈,才能把美丽的女孩倒影在水中;第三,“春水”也极具象征意义,春水荡漾,何尚不是在暗示女孩的春心荡漾,湘女多情,她在想什么呢?
12.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佚名这首唐代无名氏的《杂诗·旧山虽在不关身》,虽然描述了一个唯美、空灵的风景,但确是一个悲伤的故事,这种悲伤属于年轻人的挫折,无论过去多少岁月,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会遭受这种挫折,只是不知道落在谁身上:
旧山虽在不关身,且向长安过暮春。
一树梨花一溪月,不知今夜属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