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泡茶的水温很高,需要沸水冲泡。
当它们全部汇聚到壶嘴处,再顺着宽大的壶口,不受控制地倾泻而下。
那么,有一部分会顺利流进盖碗里,而有一部分,则会洒出来。
如果没有控制好,还很容易造成注水过满,导致盖碗变得滚烫无比。
所以,用这种烧水壶泡茶,被烫是常有的事。
就连泡茶很多年的老茶客,也不能免俗。
最好的选择,是壶嘴很长的鹤嘴壶。
能够尽量减少水蒸气喷出,且利于控制水流的速度和大小,不会飞溅出来。
只要尽可能地把壶嘴靠近盖碗,从低处环壁注水,打湿干茶即可。
《5》
4、茶盂
过去流行的,是湿泡。
也就是在一个硕大的茶盘上,随意清洗茶具,而用完后的废水可以直接倾倒在茶盘上。
这种茶盘的作用,比较复杂。
不仅要承接洗茶具的水,还要容纳泡茶时多余的茶水。
通常侧面或底部连着一根细细的管道,茶水直接从此处排到废水桶或者下水道里。
也因为整个茶桌看起来湿漉漉的,故而称之为“湿泡台”。
而在当时,茶盂几乎没有什么存在的必要。
不过,如今更流行的,是干泡台。
从笨重的湿泡茶盘,渐渐浓缩成小巧的小盘,用于干泡。
所谓“干泡台”,恰好和湿泡相反。
整个泡茶过程中,茶桌基本是干燥的状态,不会有多余的水。
即使不小心有茶汤溅出来了,需要用茶巾及时擦干,以免留下茶渍。
干泡台不仅简约大方,节省成本,更可以随时随地喝茶。
只要准备好一套最简单的茶具,盖碗、公道杯、品茗杯,旁边有烧水的水壶,就大功告成了。
至于烫壶温杯的废水,不喝的废水,喝完后的茶渣,则倒进茶盂里。
茶盂的作用,便类似于过去的废水桶。
茶盂和干泡台的结合,省去了很多清洁上的烦恼。
桌面干净整洁,不会给客人一种不卫生、不讲究的印象。
《6》
5、茶夹
茶夹的主要作用,就是用来夹住杯子。
通常在两个情况下会用到,一是烫壶温杯时,为了避免手被沸水烫到,遂使用茶夹。
夹住杯沿,把里头的沸水晃一晃,给茶杯的每个角落都做到充分消毒。
接着再放回原位,继续进行冲泡。
二是在分汤以后,给客人奉茶时,避免用手。
如果直接用手,难免会触碰到茶杯的杯口,从而让对方产生不卫生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