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针对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的不断提高和严重性的日益加剧,我国政府从法规完善到监测实施,做了大量工作。先后颁布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并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网络系统;这些对公众的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起到了警示和指导的作用。感觉缺少转折作用的句子
慎选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抗炎药是一类具有解热、镇痛,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的药物。市售的解热镇痛药物有很多种,除了前面介绍的的布洛芬外,还有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等。
(图片来自网络)
阿司匹林具有较强的解热镇痛作用,常与其他解热镇痛药配成复方,用于缓解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和感冒发热等。其抗炎抗风湿作用也较强,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亦可迅速镇痛,消除关节炎症,减轻关节损伤,目前仍是首选药。此外阿司匹林还能抑制血栓形成,临床上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防治血栓形成,降低心肌梗死病死率和再梗死率,防止脑血栓形成。阿司匹林常见不良反应为消化道反应,刺激胃黏膜,引起上腹不适,胃灼痛,甚至诱发或加重溃疡和出血。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因此哮喘、鼻息肉及慢性荨麻疹患者禁用阿司匹林。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痛风及心、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极少数病毒感染伴发热的儿童或青年应用阿司匹林后出现严重肝功能损害合并脑病(瑞夷综合征),因此,10岁左右儿童,患流感或水痘者忌用。
(图片来自网络)
对乙酰氨基酚的解热镇痛作用缓和持久,强度与阿司匹林相似,临床用于感冒发热、关节痛、头痛、神经痛和肌肉痛等。因无明显胃肠刺激,适合于阿司匹林过敏、消化性溃疡、阿司匹林诱发哮喘等不宜使用阿司匹林的头痛发热患者。由于不良反应相对较少,可引起恶心、呕吐,偶见皮肤过敏反应,3岁以下儿童及新生儿肝肾功能发育不全者慎用。由于本药不诱发溃疡和瑞夷综合征,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位小儿首选解热镇痛药。
(图片来自网络)
双氯芬酸为强效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抗炎效应强于阿司匹林。临床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粘连性脊椎炎、椎关节炎等引起的疼痛、各种神经痛、手术及床上后疼痛等中度疼痛。服药初期有轻度胃肠刺激症状、轻度眩晕或头痛,继续服药数天后可自行消失,大剂量或长期使用,可使极少数患者出现溶血性贫血、骨髓抑制和暂时性肝肾功能异常。连续用药一般不超过1周。儿童、哺乳期妇女、孕妇不宜使用。
解热镇痛药只能暂时解除患者痛苦,不能消除病因,也不能缩短病程,随意服用此类药物可能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导致不良后果。故一般发热患者不应急于使用解热药,而应尽快就诊查明病因。作为非处方药使用,一般限服3日,不得长期服用。患者在选择药物时,一般以疗效确切、毒性低、价格较便宜的药物如阿司匹林、乙酰氨基酚、布洛芬及其复方制剂为首选,儿科用药以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为首选。肾炎、消化性溃疡或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孕妇及有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应禁用或慎用此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