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有哪些用途和作用,火的好处

首页 > 健康 > 作者:YD1662022-11-24 07:57:07

“你嗓子怎么了?”

“上火发炎了。”

秋天快到了,天气又再一次的干燥起来。

邱女士又因为上火,导致咽喉炎犯了,咳嗽的声音嘶哑,闺蜜见状便询问缘由。邱女士便告诉她,是上火。

闺蜜又问“你怎么判断是上火啊?上火究竟指什么?”

这下邱女士犯了难,因为她也不知道该如何跟闺蜜解释。

“上火”,这两字经常有人说,但你要问“上火”究竟指什么,她可能就答不出来,今天就给大家来聊聊上火这件事。

火有哪些用途和作用,火的好处(1)

一、“上火”究竟指什么?

“上火”,其实是民间的一种俗称,从现象上来说,就是机体因受多种因素的刺激,导致身体出现发热、疼痛、发肿等表现。这么看,是不是和现代医学所说的炎症反应一个道理?

导致上火的原因有很多,如细菌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出问题、情绪影响等,而不同的部位的上火,本质上原因可能也不同,所以,“上火”究竟上的什么火还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火有哪些用途和作用,火的好处(2)

二、4种常说的上火,如何祛除?

1、心火

如果总是莫名感到心烦,总觉得心里有火,想发发不出来,且还有夜间心绪不宁、时常感到口渴、口舌生疮等症状,多半就是心火,此时要及时泻火。

建议可以试试按压后溪穴,这个穴位与心经互为表里,所以如果能坚持按压,有助于清心火。方法很简单,找到位置,用中指轻轻按压,保持同一个力度,坚持30-60分钟即可。

2、胃火

如果经常大量吃一些辛辣刺激或温热的食物、过量饮酒等,很容易引起胃火,出现牙龈肿痛、牙宣出血、口臭、口渴、便秘、烦热等表现。

此时,应该及时补充水分,多吃冬瓜、西瓜等有降火效果的食物,少吃一些炸串、高盐、烧烤之类的食物,同时注意保证充足的睡眠,情况比较严重的还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清胃凉血的中药,帮助缓解胃火。

火有哪些用途和作用,火的好处(3)

3、肝火

如果经常出现头晕头痛、动不动就发脾气、口干舌燥、失眠、经常在刷牙或吃水果时出现牙龈出血等情况,要当心肝火旺盛。

此时要及时调理,包括:多喝水,菊花水、薄荷水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多吃冬瓜、绿豆类等有降火效果的食物;尽量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保持一个比较稳定的情绪;注意休息。

4、肺火

如果经常出现口干舌燥、流鼻血、咽喉疼痛、长痘痘、咳嗽胸痛、干咳无痰等症状,有可能是肺火,此时也要记得及时去火。

建议可以按压一些“去火穴”,如少商穴,有一定的清咽利喉、清肺泻火的作用;迎香穴、鱼际穴也可以。饮食上多吃梨子、枇杷、柿子、银耳等有降火效果的食物。

总之,不同部位的上火,调理的具体方法也不一样,大家要学会先辨证,然后对症调理。

三、喜欢上火的人大多有这2个特点

上火虽然可发生与任何人,但有2类人,更受它的喜欢。

一种是脾气大的人,暴脾气易引发“内火”,可侵入脏腑,影响脏腑功能,尤其是肝脏,因为“肝主怒”,经常发脾气,可影响肝的疏泄功能,导致肝气郁结,肝火旺;而肝火旺盛又会影响情绪,使人容易发火。

二是压力大的人,如果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下,容易影响到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从而导致上火,出现口腔溃疡等表现。

所以,不想上火“找”上你,平时要学会调节压力,控制好自己的脾气,尽量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

火有哪些用途和作用,火的好处(4)

四、秋季易上火,如何预防?

秋季,气候本身就比较干燥,再加上熬夜、抽烟酗酒、过量食用辛辣刺激或肥腻的食物等习惯,在秋天更容易上火。所以在秋天时,我们更要注意防患,避免上火。

1、均衡饮食

饮食上尽量做到膳食均衡,多吃一些新鲜的蔬果,尤其是西瓜、枇杷、梨子等具有清火作用的食物;还可以多吃一些银耳、蜂蜜、藕等有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同时,少吃辛辣刺激,如辣椒、花椒、桂皮、生姜等;少吃温性食物,如橘子、芒果、桃子等;以免诱发或加重上火。

2、坚持锻炼

坚持锻炼,不仅可以提高肺脏功能,提升免疫力,还能一定程度上改善肝火旺盛的情况,所以平时不妨多动一动,像跑步、爬山、游泳等都是可以的。

3、调整情绪

秋天,容易给人萧瑟肃*的感觉,此时容易产生一些焦虑、悲观、烦躁等负面情绪,此时要学会调整情绪,尽量保持一个乐观的心态,也有助于预防上火。

上火虽常见,但仍不可大意,因为如果没有及时调理,它对身体的各个脏腑影响是非常大的,所以平时要注意预防,少做一些上火“喜欢”的事情,如果已经有上火的迹象,及时调理。

参考资料:

[1]《容易上火是什么原因?》.齐齐哈尔王振国肿瘤治疗中心. 2020-04-19

[2]《秋季天气干燥易上火怎么办,怎么“灭火”?》.江西省中医院 .2020-11-04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