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措施:
1.玉米在苗期的时候,发现田间有筒状的玉米苗,可以人工破开筒状,使新生叶片恢复生长。同时,注意要适当灌水施肥,加强管理,促进玉米苗快速成长。
2.甲维盐,乙基多*菌素,唑虫酰胺,噻虫嗪或氰戊菊酯等,进行有效防治。
特别注意:
1.蓟马特别小,不容易被发现,蓟马一般在傍晚到天明前活动比较频繁,这个时候是比较容易发现的。如果发现田间植株有问题,一定要看看是否有蓟马,早发现早喷药防治。
2.喷药的时候要注意,田间的杂草也要喷一遍,不给蓟马留栖身的场所。
这是猫友用手机拍下的蓟马大家可以看一下:
石墨上传不了视频
(每天农资山东青岛猫友冯老师提供)
5.细菌性茎基腐最近雨水天气比较多,玉米田排水不好极易造成细菌性茎基腐病,而且玉米种植密度过大、通风不良也会造成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爆发。
玉米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生后,茎基部会出现黑褐色,发病地方有“腥臭味”,叶片出现“青枯状”萎蔫,并且会因为茎秆开裂,很多玉米会出现倒伏。
细菌性茎基腐病对玉米造成的危害也是极大,玉米全株会枯死,如果发现要第一时间防治。
防治措施:
氢氧化铜、春雷霉素、中生菌素、噻唑锌、噻唑锌、噻菌铜、氯溴异氰尿酸、噻霉酮等,注意水量多点,喷淋,直接淋湿到根部。
特别注意:最近有不少猫友反映,细菌性茎基腐病跟顶腐病大家很难区分。
细菌性茎基腐病发病后,玉米茎基部会出现腐烂,发病地方有“腥臭味”,心叶绿色慢慢褪去容易拔出来,出现倒折现象。
顶腐病发病后主要是顶部叶片叶缘出现黄白边,叶心出现弓状,顶部叶片会干枯,会出现倾斜现象。
防治措施:
玉米顶腐病发病初期,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建议用吡唑醚菌酯、中生菌素、噻菌铜、噻唑锌、氯溴异氰尿酸等药剂,可以配合钙肥一同使用。
6.玉米粗缩病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病害,经常在玉米5-6叶时出现,常被农民称为玉米的“癌症”。
发病的玉米苗会很浓绿,玉米节比较粗短,而且叶片比较宽短,比一般的直,心叶不能正常展开,植株生长缓慢、矮化。
防治措施:
用甲维盐或者是加一把白糖,然后再加上高含量的吡虫啉来达到预防控制效果,一般时间在下午的六点或者早上四点半到五点半之间效果更好。
最后,再次提醒大家,
除草剂药害、草地贪夜蛾、茎基腐病等,
近期频繁发生,
大家赶紧去地里看看,
一旦发现,立马防治!
避免玉米后期大量减产!
同时,转发给你身边的种植户,
提高防范意识,
不要等出问题没办法救了才后悔!
(每天农资原创,感谢肖玉成老师对本文的技术支持,转载可联系开白名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