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保证鲎的安全,每只活鲎的采血量不超过100ml,但实际的死亡率依然达到了3%~5%,操作不当时甚至高达10%~30%!
鲎资源正在衰退,中华鲎也不例外。
调查显示,鲎的资源量呈现出严重的衰退趋势。全球拥有鲎资源的国家并不多,中国、美国是鲎的主要分布区,代表物种分别为中华鲎、美洲鲎。
先看美国。美国的特拉华湾是美洲鲎的重要产卵场,1990年时前往产卵的亲鲎还多达124万只,2002年时就减少到了33.4万只。从此,当地的鲎资源便一蹶不振,直到现在也不见恢复,2019年的统计数量为33.5万只,升幅微乎其微。
我国的中华鲎资源也不容乐观。广西北部湾是中华鲎的理想栖息地,当地很多渔民都曾见证过成千上万只中华鲎上岸产卵的壮观景象。文献资料显示:上世纪90年代,北部湾中华鲎的数量高达120万只;到了2010年再统计时,总量骤减到了60万只——20年之内,野生鲎数量减少了一半!
如何保护中华鲎?
为满足鲎试剂的生产需求,中华鲎的种群保护已迫在眉睫。为保护中华鲎,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采血规范,降低死伤率。
在我国,鲎试剂的抽血操作还未实现规范化,缺少标准规范和生产监督。种质的来源、抽血的程序、动物福利以及海上回放等环节急需加强监管,提高采血的成活率,减少损失。
二是加大增殖放流,促进资源恢复。
2018年,我国南海所攻克了中华鲎的人工繁育技术,生产出了8万只体长0.8~1.2cm的鲎苗,为后续的放流奠定了基础。在北部湾等理想海域加大增殖放流力度,是目前最理想、最有效的保护措施。
三是加强宣传科普,提高渔民、消费者的保护意识。
中华鲎在广西、海南等地是特色海产品,当地流传有捕鲎、吃鲎的传统。2021年2月5日,中华鲎已升级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应加大继续宣传科普,提高渔民和沿海居民的保护意识,形成自觉守鲎、护鲎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