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聊一聊中医化解心梗、脑梗的思路。
下边这一张配伍,大家可以记一下。
方见:黄芪,葛根,桑寄生,丹参,生山楂,川芎。
将这些药物用水浸泡30分钟,水煎2次,取药汁大约300毫升,每日一剂,分2到3次温服。
这个方子,是我的老师当初明确要求我记忆的一张验方。
它能够干啥呢?就是应对气虚血瘀所致的脑梗、心梗、心律失常等常见老年病。
我第一次见我老师用这个配伍,还是跟他学习的初期。
有一回,一个失眠的老人来看病,说自己曾犯过心梗。自从有了心梗,睡眠就不好。
我老师发现,这个人舌头紫暗,有瘀斑,而且气短、乏力,浑身没劲儿,说话声音低微颤抖,脉象细涩。
于是,他就开了一个配伍,就是在上面配伍的基础上,加上了炒酸枣仁、夜交藤。
结果,药用3剂,患者反馈感受极好,夜里睡觉香甜。
我问我老师,这个配伍妙在哪里。
我老师说,妙就妙在面对整体,行补气化瘀之法,通过调节整体状态,改善局部病症。
怎么理解呢?你看,这里头黄芪、葛根、桑寄生三味药,是补的,补啥呢?补气。其中黄芪补心肺之气,葛根生脾胃之气,桑寄生补肾气。
接下来,丹参、山楂、川芎三味药,是活血的。丹参活心血,山楂化中焦瘀滞,川芎行肝血。
你看,补气补的是一身之气,行血行的是一身之血。这就是在针对一个人的整体内环境,来作出调整。
调整的目的是什么?是改善气虚血瘀的状态。
气虚血瘀,是很多老年人的共同状态。
这类人,往往乏力、气短、神疲,同时伴随心梗、动脉硬化、脑梗等问题。看舌头,往往是舌发紫暗,有瘀斑。
就是说,他们的气不够了,气无法帅血而行,于是血出现了瘀滞。这就是气虚血瘀。
这个时候,我们要调整全身状态。调整全身状态,有利于改变局部病变。这就是此方的要义。
我个人体会,通过这样的思路,对缓解心脑缺血性疾病是有帮助的。另外,根据记载,这个配伍有一些加减变化。
譬如老年阳虚畏寒肢冷的,加入桂枝、炮附子。
口干便干、舌红少苔的,用麦冬和首乌。
体倦乏力明显的,加党参、五味子。
血瘀作痛明显的,加延胡索、香附。失眠多梦的,加酸枣仁、夜交藤。
我把这个写出来,供有需要的朋友好好借鉴。我再三强调,非专业人士,务必在中医师辩证指导下借鉴应用,不要不经辨证而盲目尝试。
总之啊,我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帮助一些患者,了解中医的神奇之处。请你相信,中医治病,有的时候也是效如桴鼓,不必西医慢。中医这块瑰宝,还需要大家全面、客观、公正地看待。
好了,今天就说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