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表示去世人的岁数时,终年和享年这两个词的出处,以及古代时的记载表述也不相同。比如曹植的《行女哀辞》:“或华发以终年,或怀妊而逢灾。”意思是说,有的人很幸运地一直活到花白了头发,寿命很长的年龄,有的人却还在母亲*妊娠时,就遭遇灾祸,死在了母亲的腹中。而蔡邕的《郭有道林宗碑》:“禀命不融,享年四十有三。”意思是,受命于天,本来应该活得年龄更大些,但是并不长久,去世时才享受天年43岁。终年和享年,在丧事使用中是不分男女的。在古代,终年用得比较多,而少用享年。原因终年的使用范围较广,人数较多,且基本上还有年龄的限制,大多用于60岁及以上的高寿终老者。如为不幸寿短或其他意外去世者,则一般称之为卒于某某年多少岁。
由于终年和享年的词性不同,所以在用法上也有所不同。终年只是个中性词,是指人去世时的年龄。而享年是个褒义词,明显带有尊敬的含义,因此,不论古今,如果离世的人是有身份地位的、有显著功德的、作出巨大贡献的等等,不管活了多少岁,都会用享年的。由此可见,终年是古今常用通用的词语,而享年则含有享受荣华富贵,功名荣耀和品德高尚之人才能拥有的称谓。如果德行不配,一般是不能用享年二字的。但是,到了现代以后,享年反倒成了广泛使用的词了,而终年却用得相对少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