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虚药之补气药
补虚药:凡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不足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虚药,也称补益药或补养药。根据补虚药在性能、功效及主治方面的不同,一般又分为补气药、补阳药、补血药、补阴药四类。
补气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温或甘平,主归脾、肺经,部分药物又归心、肾经,以补气为主要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脏气的虚衰。补气又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补元气等具体功效。
白术燥湿又健脾,头顶紫花香四溢。
自古浙徽主产地,云头鹤胫质第一。
今天要介绍的是“补气健脾第一要药”——白术(zhú),它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常见方如四君子汤和八珍汤,前者适用于脾胃气虚证,后者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来源:白术本品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茎。冬季下部叶枯黄、上部叶变脆时采挖,除去泥沙,烘干或晒干,再除去须根,切厚片。本品气清香,香气浓,味甜微辛。以切面黄白色、香味浓者为佳。生用或麸炒用。
相关名字:於术、冬白术、天苏、苗术。
产地:主产于浙江、安徽,传统以浙江於潜产者最佳,称为“於术”。
性味归经: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性状鉴别:
药材性状:
白术成品为不规则的肥厚团块,长3~13厘米,直径1.5~7厘米。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并有须根痕,顶端有残留茎基和芽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烘干者断面角质样,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而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主治病证:
1.脾气虚弱,食少倦怠,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带下
本品甘温补虚,苦温燥湿,主归脾、胃经,既能补气以健脾,又能燥湿、利尿。临床可广泛用于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内生的食少、便溏或泄泻、痰饮、水肿、带下诸证,对于脾虚湿滞证有标本兼顾之效,被前人誉为“脾脏补气健脾第一要药”。
治脾虚有湿,食少便溏或泄泻者,常配伍人参、茯苓等药,如四君子汤(《和剂局方》)。治脾虚中阳不振,痰饮内停者,常与桂枝、茯苓等药配伍,如苓桂术甘汤(《金匮要略》)。治脾虚水肿者,可与黄芪、茯苓、猪苓等药同用。治脾虚湿浊下注,带下清稀者,又可配伍山药、苍术、车前子等药,如完带汤(《傅青主女科》)。此外,取其健脾益气之功,通过配伍还常用于脾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及气血两虚等证。
2.气虚自汗
本品能益气健脾,固表止汗,其作用与黄芪相似而力稍弱。《千金方》单用本品治汗出不止。若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者,常与黄芪、防风等补益脾肺、祛风散邪药配伍,如玉屏风散(《丹溪心法》)。
3.脾虚胎动不安
本品能益气健脾,脾健气旺,胎儿得养而自安,故有安胎之功。适用于妇女妊娠,脾虚气弱,生化无源,胎动不安之证。如气虚兼内热者,可配伍黄芩以清热安胎;兼有气滞胸腹胀满者,可配伍苏梗、砂仁等以理气安胎;若气血亏虚,胎动不安,或滑胎者,宜配伍人参、黄芪、当归等以益气养血安胎,如泰山磐石散(《景岳全书》);若肾虚胎元不固,可与杜仲、川断、阿胶等同用以补肾安胎。
用法用量:煎服,6~ 12g。燥湿利水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使用注意:本品燥湿伤阴,故阴虚内热、津液亏耗者不宜使用。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苍术酮、苍术醇、苍术醚、杜松脑、苍术内酯等挥发油,白术内酯I—Ⅳ,双白术内酯等内酯类化合物,并含有果糖、菊糖、白术多糖、多种氨基酸、白术三醇及维生素A等多种成分。
2.药理作用:白术水煎液能促进小鼠胃排空及小肠推进功能,并能防治实验性胃溃疡。白术内酯I具有增强唾液淀粉酶活性、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调节胃肠道功能的作用。白术水煎液和流浸膏均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白术多糖、白术挥发油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白术水煎液具有抗衰老作用。白术醇提物与石油醚提取物能抑制实验动物子宫平滑肌收缩。此外,白术有保肝、利胆、降血糖、抗菌、抗肿瘤、镇静、镇咳、祛痰等作用。
总之,白术是一味益气健脾的良药,临床注意一般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宜生用;补气健脾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
鉴别用药:
与苍术/赤术的区别——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虽然本草文献中有“白而肥者是浙术(即白术)”之说,但其实白术也不算是白色的,而是相较于“赤术”,白术比较白。
苍术为临床使用大宗药材。具有辛香燥烈,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的功效,为湿邪困脾要药。所以现在在这次疫情期间开出的方子,多包含着苍术这味药。
二药皆有健脾、燥湿功能,均可用治湿阻中焦,脾失健运之证。不过白术以健脾益气为主,为补脾要药,适用于脾虚湿困而偏于虚证者;苍术以苦温燥湿为主,为运脾要药,适用于湿浊内阻而偏于实证者。此外,白术还有利尿、止汗、安胎之功。常用治脾虚水肿及脾肺气虚,卫气不固,表虚自汗,易感风邪,脾虚胎动不安等证。苍术则有发汗解表、祛风湿及明目作用。常用治风寒夹湿表证,风湿痹证,夜盲症及眼目昏涩等证。
注:内容及图片来自教材和网络,仅作科普学习,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及治法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