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感觉:人这一辈子,似乎越活越焦虑。
读书愁成绩,毕业愁工作,单身愁相亲,结婚愁孩子……
年少时以为长大便好。可真到了中年,才发现人生的半坡上,烦恼更甚。
一如奥维德所言:“世上没有纯粹欢乐的事,总有一些焦虑与之同来。”
既然焦虑无处不在,我们就要学着自我治愈,不被其消耗、拖垮。
6个小建议,希望能让身处焦虑的你,活得不那么辛苦。
很多时候,焦虑源于过度的比较:
成绩比人差,收入不够高,样貌一般般,伴侣不出色……
看着光芒四射的他人,和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自己,我们难免产生怀疑:“怎么就我这么差劲?”
然而,天资和环境的差异,注定了每个人的人生路径,都截然不同。
正如《生活大爆炸》中的一句台词:
“不是所有人都能功成名就。我们中有些人,注定要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中,寻找生命的意义。”
过高的目标,并不适合每个人。
与其盲目较劲,不如适当降低标准,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
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一个更加合理的计划,然后专注下来,潜心努力。
当起点放低,你会发现一直在走上坡路。
当不断进步,你会逐渐对未来充满自信。
一个人有了持续的成长和长久的收获,内心的焦虑感,便会随之减弱。
博主@海猫君,按照出发点,将人的*分为两类:
一是“真实*”,指自己发自内心需要,喜欢的那些,比如吃美食,买球鞋等等。
另一种是“噪音*”,即你觉得你应该需要,或是社会告诉你应该需要的部分。
最典型的例子:有些人买车,不是因为自己喜欢,而是觉得“周围人都买了”。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极度焦虑,都是被“噪音*”蒙蔽了双眼。
你正为占到了地铁里最后一个座位而庆幸,打开朋友圈,却发现发小晒出了自己的新车。
你正因房东免去了下半年涨租而激动不已,和同事一聊,却得知他供的那套房升了2倍。
一瞬间,焦虑四散开来:抢到的座位不香了,省钱的快乐也没了。
但你何曾想过:对当下的自己而言,有个座位,房租不涨,就是最需要,最值得开心的事情。
试着在别人的生命里,扮演旁观者。
在自己的人生中,发挥主导权。
减少攀比,弱化焦虑,学会内观。
我们的精神动力,不该是为了过得和谁一样,或者比谁好。
“我希望,我需要,我值得”——这才是人生奋斗的终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