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的一天。
44岁的人民日报记者凌志军正在家中伏案写作。
突然一阵眩晕袭来,他瞬间晕倒在地。
醒来后,出于本能,凌志军决定去医院检查一下。
检查的结果令他大吃一惊:肺癌晚期,癌细胞已经向全身转移。
凌志军的头颅里也出现了癌细胞,所以才会导致他头晕。
凌志军不敢相信:“我每天坚持锻炼身体,平时连感冒都很少,怎么一下子就成了癌症,还是晚期?”
医生拿着光片,神情冷漠地说:“像你这样的情况,一般活不过三个月。”
然而,时隔多年,凌志军依然活着。
不仅活着,而且他体内的癌细胞已经被全部清除。
凌志军是怎么在癌细胞的包围中活下来的呢?
凌志军说:“得了癌症,不是靠钱包救,而是靠脑子救。”
其实,在凌志军的家里,他并不是第一位患上肺癌的人。
多年前,凌志军的父亲凌建华就是因为肺癌去世的。
凌建华曾是《新华日报》副总编辑、《人民日报》科教部主任。
原本凌志军和父母一起生活在北京,家庭幸福温馨。
从小父亲就是凌志军的榜样,凌志军也发誓要成为父亲那样远见卓识的人。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
1978年,凌志军15岁,刚上初中的他就被迫离开了家,去一家工厂里做起了电工。
坎坷的人生经历并没有让凌志军消沉。
他身上似乎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永不放弃的精神。
凌志军只要一有机会就拿起书本认真学习。
他希望,有一天能回到父母身边。
相比于凌志军的乐观积极,凌志军的父亲就不同了。
在凌志军离家的日子里,凌父总是满腹心事,忧心忡忡。
1988年,在凌志军的不懈努力下,凌志军终于成了新华社的一名记者。
离家10年,凌志军终于回到了北京,回到了父母身边。
但10年的骨肉分离,已让父母殚精竭虑,早生白发。
原本爽朗的笑容,也早就从父亲的脸上消失了。
1993年,凌志军通过自学,考上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研究生。
当他拿着录取通知书,高高兴兴地跨入家门时,却发现母亲在屋里偷偷地垂泪。
在凌志军的追问下,母亲才告诉他:“你父亲得了肺癌,已经没有多少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