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地吃手,咬指甲,不但会将指甲内藏的细菌带入体内,引起各种疾病。还可能造成交叉感染,引起甲沟炎。更麻烦的是,如果宝宝们在这个阶段习惯了用“咬指甲、吃手”来缓解压力,成年后大概率还会延续这种行为,对社交造成影响。那么该如何用“攻心”的方式解决吃手问题呢?
首先,让孩子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发现锵宝在吃手后,我跟他好好聊了一下,三四岁的孩子大概是可以明白“吃手”是个不好的习惯。当时我们也用了绘本《我不再咬指甲》辅助一下,如果孩子没办法表达自己情绪,这本绘本里“阿萝”在无聊、难过、紧张时咬指甲的经历能很好地帮助他,链接我也放在了文章的后面。
我告诉锵宝:“吃手并不是你的错误,你是不是也控制不了自己?”锵宝点头说是。
这么做的目的是跟孩子一起正视这个问题,是改变的开始。同时你也向他表明了态度,爸爸妈妈是谅解你的,你可以放松下来。
其次,教会孩子一种“代替”方案
在《习惯的力量》中作者写了一个故事,24岁的女大学生依然在咬指甲,她找到心理治疗师寻求帮助。治疗师告诉她,要解决咬指甲的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是引入一个新的习惯。
当孩子因为焦虑和害怕,或者无聊去咬指甲的时候,语气粗暴地阻止,不如帮助他们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焦虑。我让锵宝选个方式,每当想要咬指甲的时候,就转转手指,或者摸摸指甲。
最后,假装看不见
当跟孩子做完这些约定和聊天后,在一段时间内,建议爸爸妈妈不要再提吃手这件事儿,即便孩子在吃手,也可以假装看不见。将吃手带来的焦虑感降低到最小。随着孩子对环境的适应和新习惯的引入,吃手这个问题,也会自然而然地解决。
Tips:格外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即便家里有一个人还在提醒孩子,那么其他人的看不见也会不奏效的。
绘本推荐:
《我不再咬指甲》
小姑娘阿萝在无聊的时候喜欢咬指甲,当她看到动物朋友们为了准备晚会而焦虑、害怕、紧张的时候,也建议大家咬指甲。结果所有的动物都开始咬指甲,却把演出弄得一团糟。最后大家开动脑筋,找到了很多代替“咬指甲”的方案,比如敲打大树、荡来荡去、揉头发等。阿萝也找到了抱抱妈妈的方法,不再咬指甲了。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并没有说教咬指甲的危害,而是接纳了孩子的情绪,并且帮他们找到了代替的方法。如果你的孩子也在咬指甲,不妨买来一起读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