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营养师这些年经常会被问,这个能不能吃,那个能不能吃,我经常纳闷,光死记硬背哪些“能吃”,哪些“不能吃”,其实学不到太多知识。
我反而希望教会你一些基础营养知识,这样你才能在任何时候遇到不同食物时,都能凭自己的理解作出选择。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评价一个食物健不健康呢?
作为营养师,我通常根据4个原则来判断,一是新鲜度,二是洁净度,三是营养质量指数,四是适合度。
01 新鲜度越是新鲜的食材,越是可以简单加工后就直接食用,而不新鲜的食材,才需要用深加工的方式配大量调料来掩盖不良风味。
像广东人喜欢吃的蒸鸡、蒸鱼和海鲜,食材本身足够好时,不加工过度、不放太多调料反而能凸显出食物原本的风味。
你还记得小时候吃的鸡肉的味道吗,如今,得去郊外的农庄才能吃得上。
那些散养的鸡可健硕了,一口咬下去,能明显感觉得到是在啃肌肉,极具弹性,这是经常走动的鸡才具有的肉质感,简单加点木耳和葱花来蒸就美味得不要不要的。
相比之下,不管是吃快餐应付一顿,还是去知名连锁餐厅,那些鸡肉的口感无一例外都是软软绵绵的,也没有鸡的味道,因为实际上大家采购的都是冰鲜鸡,买回来后只是放的调味料以及二次加工的方式不同罢了。
尽管许多专家声称“走地鸡”和“冰鲜鸡”的营养价值没区别,但可以想象得到,经常锻炼身体的鸡跟吃饱就睡的鸡相比,前者肯定更健康,体脂率也更低。
因此,食材本就不新鲜的话,蒸着吃简直是受罪,于是,它们往往会被做成炸鸡块、炸鱼排、火腿肠、培根、叉烧、鸭脖、咸鱼和腊肉这样的深加工食品。
姑且不说里头添加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食物本身而言,里头的脂肪会发生氧化,维生素和矿物质会流失,抗氧化剂会遭到破坏,营养保健价值随之大大降低。
02 洁净度排开环境污染因素不谈,食物的洁净度基本由食物的新鲜度所决定。
但凡要加工食品,就不可避免地会带入污染物,也会新增不必要的、对健康不利的食品添加剂,如发色剂亚硝酸盐、甜味剂三氯蔗糖。
食物被热处理时也会产生有害物质,例如糖化终产物、苯并芘、杂环胺、丙烯酰胺、脂肪氧化物,等等,这些促炎、致癌的化合物在缺少水分的高温下最易产生,是我认为最不应该摄入的“毒素”。
03 营养质量指数营养质量指数是指单位热量食物所含营养素的密度,计算公式是(食物含有的某营养素的量/该营养素推荐摄入量)/(食物含有的能量/能量的推荐摄入量),数值通常是越高越好。
例如100g牛奶的热量是54千卡,含钙104毫克,那么牛奶的钙营养质量指数算出来是INQ=(104/800)/(54/1800)=4.33。
同理,我们可以算出小白菜的INQ=(90/800)/(15/1800)=13.5。
这么一对比,你是不是才发现,在获取相等能量的情况下,吃小白菜能补到的钙其实比牛奶更多。
如果我们把所有食物的所有营养素都算一个INQ,你就会发现一条规律,大部分加工食品的各大营养素(不论蛋白质或维生素)INQ都会低于新鲜食物。
所以绕来绕去,其实又回到了第一条原则,吃新鲜的,非深加工的食物太重要了。
04 适合度适合度是非常个性化的议题,涉及碳水脂肪供能比,餐次能量比,食物的搭配,食物不耐受(如乳糖)或敏感(如麸质)等等,没有绝对正确的标准,这也是为什么饮食有那么多流派。
05 简而言之能在菜市场买到的蔬菜、水果、家禽、鱼类、瘦肉、谷物、坚果和豆类都属于大自然孕育出来的食物,简单加工后食用时,都属于健康食物的范畴。
而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食品,不管是谷类食品还是肉制品,充其量只是安全有保障,但谈不上健康,我会尽可能地少吃这些东西。
这几年网络上涌现了许多潮流饮食,不仅名字稀奇古怪,吃法更是五花八门,但当了10年的营养师后就会发现,很多道理说起来复杂,做起来其实简单。
健康饮食没有那么难,大道至简,无非是吃得纯粹些罢了。
郑重声明:
本账号发表的内容仅作为资讯分享,文章观点不能直接用作医疗诊断或健康干预建议。在采取任何预防或治疗措施前,请与你的医疗保健提供者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