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副其实的“奶”有这些
1.鲜牛奶(巴氏*菌乳)。这种牛奶一般采用巴氏*菌的加工工艺,在80℃条件下加热15秒,然后快速冷却至4℃保存。这种工艺可以*死牛奶中绝大部分的微生物并保持了牛奶的天然口感,可以保存7天左右。不过,由于并没有*死牛奶中全部的微生物,对热抵抗力较强的微生物休眠体仍然存活,所以它对保存温度非常“挑剔”——必须在低温下保存,所以,如果发现它没放在冷藏柜里,就不要买了。
2.纯牛奶(灭菌乳)。这种牛奶采用超高温灭菌的加工工艺,在至少132℃条件下加热很短的时间,然后经过无菌灌装。它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纯牛奶,与鲜牛奶不同,纯牛奶中微生物全部被*死,最长可常温保存6个月。
3.高钙奶、低乳糖奶(调制乳)。调制乳一般以不低于80%的生牛(羊)乳或复原乳为主要原料,添加其他原料、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采用适当的*菌或灭菌等工艺制成,高钙奶、低(无)乳糖的奶等都属于调制乳。与鲜牛奶、纯牛奶不同,调制乳的蛋白质含量只需达到2.3%,全脂乳的脂肪含量不低于2.5%,这应该很好“理解”,毕竟调制乳中可以添加其他原料或食品添加剂。
发酵后的它们仍是“奶”
1.发酵乳。发酵乳是这么定义的: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菌、发酵后制成的pH值降低的产品。读起来略绕口,其实一般就是指的酸奶。酸奶是以生牛(羊)乳或乳粉为原料,经*菌后,在特定发酵条件下,投放特定发酵菌种发酵制成的产品。酸奶的乳脂肪含量必须不低于3.1%,蛋白质含量必须达到2.9%。
2.风味发酵乳。就是风味酸奶,它只要求80%以上的原料是生乳或乳粉,允许加其他原料,也允许加食品添加剂或营养强化剂。风味酸奶脂肪含量必须不低于2.5%,蛋白质含量不低于2.3%。
永远混不到“奶圈”的“奶”
如果某“奶”的蛋白质含量低于2.3%,那么就不是真正的奶。如果是在发酵乳中添加水和其他添加剂而制成的饮料,则被称为乳酸菌饮料,通常会按饮料中是否含有活的乳酸菌分为活性乳和非活性乳。活性乳需要低温保存来保护其中的乳酸菌,而非活性乳则不需要。
每天一杯奶,选择鲜牛奶、纯牛奶、调制乳、酸奶、风味酸奶都可以,小心别把乳酸菌饮料、奶味饮料等误当作“奶”。关键就是看食品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