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食品报】
对于北方来说,到了冬季,最让人头疼的不是寒冷的天气,而是雾霾天气的来袭。雾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及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细颗粒物浓度将持续积聚,此时如果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它对环境、生活、人体健康等方面都会造成危害。
雾霾的形成因素
一到冬天,北方很多人采取燃煤式取暖,同时,农业人员在田间焚烧秸秆,导致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不断增多,有检测数据表明,农作物燃烧和化石能源燃烧等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指数会明显升高,且比平时高出几倍;还有一个最主要的就是冬季,天气较为寒冷,容易出现逆温现象,即高空的温度要比低空的温度高,近地层空气流动性比较弱,这时空气中的污染物很容易累积,不利扩散,如此恶性循环,就会造成雾霾天气的产生。
关于霾的记载古已有之,《说文解字》记载,“雾,地气发,天不应;霾,风雨土也。”《詩》曰:“終風且霾。” 【疏】孫炎曰:“大風揚塵,土從上下也。”以上古籍将“霾”描述为天上降落的沙尘。《黄帝内经》中将之描述为:“燥甚者,风必随之,此木之从金也;风甚者,尘霾随之,此土之从木也。”中医古籍中有“埃雾”“霾雾”“风霾”等记载,认为其属于六淫邪气中的风、湿之邪,致病特点易夹湿、夹风、夹尘。
雾霾的危害
雾霾中高浓度的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呼吸道后,容易导致人体鼻炎、支气管炎等肺部疾病,同时也容易增加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据研究表明,PM2.5还具有致癌性,这是因为颗粒物表面可以与重金属铬、镉等化学物质结合,这些有害物质会通过人体的呼吸道吸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极大增加了肺癌的发生率。
预防雾霾的药膳方
预防雾霾,除了出门戴口罩,必要时使用空气净化器之外,亦可尝试食用药膳。下面将介绍面介绍几款安徽省名中医、芜湖市中医医院特聘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专家、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药膳食疗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邓沂教授临床常用的几款适合冬季预防雾霾的药膳食疗养生方。
补肺抗霾汤
准备母鸡1只(1000g左右),黄芪、党参、枸杞子各10g,升麻6g,红枣10枚,生姜、葱、精盐、黄酒、清汤各适量。
将鸡宰*后退毛,除去内脏,冲洗干净,切块,沸水焯去血污;各味配料洗净,装入纱布袋,扎紧袋口。将焯过的鸡块与配料袋以及适量的姜、葱、黄酒、清汤放入炖锅内,如常法用小火炖1小时。捞出配料袋,弃除姜、葱,加精盐调味即可。佐餐食用。
黄芪、党参补肺益用。在食用时注意,感冒发热、头痛或气管炎咳嗽、咯痰者忌用。
润肺消霾汤
准备雪梨2只(其他梨亦可)(约100g),银耳10g,百合干25g(鲜品增倍),川贝3g(研粉),陈皮1块,冰糖或蜂蜜适量。
将梨子连皮切块,银耳温水洗净、泡发、撕碎;川贝研粉;余者洗净(鲜百合掰片后洗净)。除川贝粉外,其余全部放至砂锅内加水,如常法用小火炖1小时,去陈皮,加川贝粉、冰糖或蜂蜜化开即可。随意食用。
《神农本草经》记载:“百合,乃甘寒滑利之品……利大小便”,可通过直接通利二便排出有害物质,并可通过通利二便而加强肺的宣发功能进而促进肺排出有害物质。现代研究证明百合有止咳、祛痰、平喘作用。川贝、陈皮化痰止咳。银耳、雪梨润肺止咳。现代研究银耳所含功能性多糖有一定粘附性,可一定程度吸附有害物质,加速其排出。大肠与肺为表里,肺排出灰尘或烟尘等毒素程度取决于大肠是否通畅,雪梨既可润肺,又可通肠,可促进肺排出灰尘或烟尘。全方配合,具有润肺清热、止咳化痰、消霾解毒的作用。适用于雾霾天气,灰尘或烟尘刺激,所致鼻子和咽喉不利、呼吸不畅、胸闷不舒、喉痒咳嗽等不适的调养。
在食用时注意,脾胃虚寒表现胃凉、腹痛以及大便稀软者慎用。
宣肺排毒汤
准备鸭血(或猪血)500g,韭菜250g,桔梗、杏仁(去皮尖)、决明子(炒、研粗末)各10g,生姜、小葱、精盐、清汤、橄榄油、胡椒粉各适量。
将鸭血(或猪血)洗净切块;韭菜洗净切段状;生姜10g去皮后,切为大块,刀背拍裂;桔梗、杏仁、决明子加水煎汁。锅中加清水或清汤,放入拍姜,大火煮沸后,兑入煎汁,加鸭血,鸭血稍熟时,加入韭菜,煮沸后下适量精盐、橄榄油和少许胡椒粉即可。随意食用。
桔梗宣肺祛痰、清利五脏,通过祛痰排除霾毒。杏仁、决明子润肠通便,通过通利大便排除霾毒。《重庆堂随笔》说:“桔梗,开肺气之结,肺气开则腑气通”,即桔梗的宣肺作用也有促进胃肠蠕动、帮助通便排毒的功效。本方以祛痰通便、排除霾毒的桔梗、杏仁、决明子为主,配合除尘利肺、通便排毒的鸭血(或猪血)、韭菜,宣肺祛痰、发汗排毒的生姜,以及减轻雾霾对人体毒害作用的橄榄油,故有宣肺祛痰、通肠通便、排除霾毒的作用。适用于经常处于雾霾地区或雾霾地区室外工作者,长期食用有祛痰通便、排除霾毒的功效。
食用时注意,苦杏仁需去皮、去尖,同时用凉水泡去苦味后再食用。
注:作者师承邓沂教授,以上食疗方为作者自拟习用方。
(本文作者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慢病管理专委会理事 宋添力)
本文来自【中国食品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