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也讲“阳气初升、四肢伸展以迎阳”,虽然是传统说法,但和现代的神经-肌肉-循环系统反应其实是统一的。
医生在做疲劳调查时曾经记录过一起床就伸懒腰的人和完全不起身直接洗漱的人在晨间血压、心率和血糖的差别。
那些伸展过后才起床的人,收缩压上升速度更平稳,心率变异性高,说明心血管调节能力更灵活。
还有血糖水平也不那么波动,这与肌肉初始张力和肝糖原动员有关,说明光是一个小动作就能影响多项身体参数。
这种动作的作用,是从神经到循环再到代谢,都是全系统的微启动。
更关键的一点是伸展动作还能缓解睡眠带来的关节僵硬和肌肉僵滞。
人在睡眠中缺乏主动运动,尤其是深睡时,四肢处于相对不动的状态,长时间维持一个姿势会让滑膜液循环变慢,肌腱和筋膜水分减少。
早上起来通过伸展,可以让这些组织重新润滑,提升关节活动范围。
尤其是颈肩、腰背部,早晨疼痛、僵硬、不适的症状非常常见,靠伸展拉开肌肉、恢复软组织张力,有时比直接按摩更有效。
对办公室一族或者老年人群来说,这动作还能预防晨间跌倒。
很多人以为跌倒是踩空或者眩晕,其实不少是起床后肌肉没及时“上线”,特别是大腿、腰部力量不足,站起来的一瞬间身体还没完全觉醒,姿势不稳就容易跌。
医生建议所有65岁以上的人都在起床前拉一下腿、扭一扭腰、缓慢坐起再站立,这其实就是“功能性激活”的安全过渡,比任何安全提示都实用。
除了生理上的好处,伸展动作还有心理层面的影响。早上刚醒那会儿,身体还处在“皮层低激活”状态,情绪容易低落、迷糊、焦躁,而肌肉伸展可以带动前庭刺激、加快脑干觉醒速度,提高清醒度和注意力。
有实验表明,早上做5分钟主动伸展操的人,注意力集中时间比没有伸展动作的对照组长出12分钟,反应时间也缩短了0.3秒,说明大脑执行功能被提早唤醒。
再有,伸展动作对调节气血状态也有作用。
中医常说气血通畅才能有精神、有力气,其实说的就是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的协同问题。
伸懒腰拉开筋骨的同时,也是在带动血液回流,把夜间积压在四肢末端的血液重新推进心肺循环。
特别是下肢、足部那块,经过一夜静止,血流缓慢,早上如果不拉动腿部、踝部肌肉,容易出现“沉脚”“乏腿”这种状态。
有些人起床脚踩下去像踩棉花,就是气血还没走通。
而且有个被很多人忽略的细节是,长期不伸展的人,气滞血瘀的症状更容易出现。
不光是疼痛、沉重感,连情绪都容易郁结。
有个统计显示,晨间做伸展动作的中老年人焦虑评分明显低于不做的人,说明这动作还能间接改善情绪调节能力。
有一位医生说得直接:伸懒腰,是最便宜的“气机调动”法子,只要做,就有效果。
不过得提醒一点,不是每种伸展都对。
起床后最好先躺在床上拉一下手臂、扭一下腰、踢一踢腿,再慢慢坐起来,脚踏地后深呼吸,起身时注意身体放松不要猛起。
动作幅度不要太猛,也别摇头晃脑地拉得太快,有些高血压或颈椎问题的人不适合剧烈扭转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