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为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等相关信源,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旨在更加趣味性的科普健康知识,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
有些人一过60岁,血压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往上蹿,吃得清淡、盐也少放,可收缩压就是稳不住,早上一测150、下午155,医生说得吃药,自己又怕副作用,成天在家愁眉苦脸。
可偏偏有些老头老太太,天天吃豆腐、喝豆浆,三年体检下来,血压稳得像年轻人似的,一问啥秘诀,人家就说:没啥特别的,早上就吃点黄豆煮粥,晚上来点豆腐青菜汤。
听着像偏方,实则不是。
有研究真把这事儿翻出来仔细研究了。2020年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复旦大学做过一项追踪性观察,找了6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对比了黄豆摄入频率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
结果发现,那些每周吃黄豆三次以上的人,高血压的发生率比几乎不吃豆类的人低了整整42%。
这个数字一出来,很多营养师都震惊了,这说明黄豆不光是个蛋白质来源,它在调节血压这块可能比想象中“能打”得多。
但真正厉害的点,不是在豆子表面那点蛋白质,而是在它里头藏着的几种特殊成分。大豆异黄酮就是其中一个。
这玩意儿在黄豆里含量很高,吃得多了能在体内模拟雌激素的作用,对血管弹性有显著帮助。
有篇2021年发表在《Journal of Human Hypertension》的文献指出,长期摄入大豆异黄酮的人群,其动脉硬化指标比普通人低了15%,尤其在老年女性中效果更明显。
这种物质能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让血管舒张变好,从而降低外周血阻力,间接让血压慢慢往下降。
而且黄豆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视的“低钠高钾”特点。一般老年人控制血压都知道少吃盐,但不少人忽略了“补钾”这事。
钾元素能帮助身体把多余的钠排出去,等于从源头上把高钠负担减轻。
黄豆每100克含钾量高达1900毫克,是香蕉的两倍多,而钠含量却很低,适合日常高血压人群替代部分精制主食。
江苏省疾病控制中心曾在盐城市搞过一个社区干预试验,给一组老人换了“豆制品为主的高钾饮食”,三个月之后平均收缩压下降了9.8mmHg,舒张压也下降了将近6个点,这效果比低钠盐还靠谱。
还有个不得不提的点,就是黄豆中的植物固醇。
这东西一听名字感觉跟胆固醇有关,其实是“以假乱真”的高手,它能跟肠道里的胆固醇争位置,阻止胆固醇吸收,从而降低血脂水平。
而高血脂本身就是高血压的“死党”,两者往往结伴出场。你血脂一高,血液就稠,流速慢,压力自然就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