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的气味刺激鼻腔和气道黏膜,会引起微小炎症反应,同时也会激活迷走神经,造成短暂性血压下降。
有些人吃大葱容易打喷嚏、流泪、甚至咳嗽,其实是一种防御性神经反射。
这些反射虽然不能直接影响血管健康,但长时间暴露在类似刺激中,身体会习惯低度交感兴奋,间接降低因交感系统过度活跃带来的血管损伤风险。
这事听起来挺绕,但和喝辣汤、嗅蒜香那些传统“养生”经验,有些暗合之处。
那为啥偏偏葱农不怎么得血栓?真不是大葱有魔法,而是他们的生活节奏决定的。
他们天亮起、天黑歇、劳动量大、情绪稳定,还少吃高油高糖的快餐。
这些综合起来,就是“天然抗血栓生活方式”,大葱只是背景板,根本不是主角。
哪怕真有点作用,那也是锦上添花,绝对不能寄希望于吃葱保命。
讲到这,不得不问个问题——有没有一种方法,既简单、日常、人人都能做到,又比吃大葱这种“半调子保健法”更靠谱、更科学地保护血管?答案其实就在脚底下。
这个方法,就是——每天赤脚走15分钟。别笑,这是真的。
2022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做了一项人群随机对照试验,分了三组:一组穿鞋快走,一组赤脚慢走,还有一组什么都不干。
结果最令人惊讶的是那组每天赤脚走15分钟的老人群体,在三个月后,脚底毛细血管密度平均提高了17%,血液流速增加了21%,而且自述的睡眠质量也提升了。
研究者分析说,这是因为赤脚走路时脚底反射区被充分刺激,尤其是脚掌前部和足弓区域,影响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
自主神经平衡了,血压就稳了,血管壁也不容易硬化。
这事真不难,谁都能干,也不用花钱。
可惜知道的人太少,天天抱着一把大葱啃,却没想过脱鞋下地转一圈,真是可惜了。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资料[1]蓉兰.常食大葱利健康[J].新农村,200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