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共有几个套路,太极都有哪几式

首页 > 健身 > 作者:YD1662023-04-21 04:31:17

正统的太极拳理法深奥,武禹襄、李亦畲的古典《太极拳谱》翻来覆去讲了好多遍,仍然难以开启世人的心窍,以至太极拳还是被后世之人给玩坏了。

从各家太极拳套路的名称排列中,就可以看出来其拳理、思想是错误的、跑偏了。

OO一 最有代表性的、又整齐、又有系统的明显错误,是孙氏太极拳套路

孙氏太极拳的套路名称: “1无极学、2太极学、3懒扎衣、4开手学、5合手学-------97阴阳混一学、98无极还原学。”

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孙氏的思想就是“无极生太极,太极生阴阳,然后或是阴或是阳,--------最后,又是阴阳混一,重归太极,再归于无极”。

这样子看来,敢情这是练得“偏阴、偏阳”拳啊!哪里是“太极拳”啊!

太极拳是“阴不离阳,阳不离阴,式式皆是太极”,一式一个太极,从起式到终式始终不离太极之义。

如果这一下子还不能明白,再看下面的吴氏太极拳套路。

太极共有几个套路,太极都有哪几式(1)

OO二 吴式太极拳思想也是错误的,包括杨式太极拳

吴式太极拳分为南派、北派。

南派的套路名称,1预备式、2太极起式、3揽雀尾、4单鞭-------84合太极。

北派的套路,则是每一式都分为阴动、阳动,单阴、单阳,这还哪里有“阴阳相济”的太极了?

杨式太极拳与南派的吴式太极拳大同小异了,也都是与孙式太极拳犯了一样的思想错误。

OO三 郝氏太极拳的起承开合也流入偏颇,有失真义

郝为真继承了武禹襄、李亦畲的嫡传,晚年改拳,每一式都按“起承转合”编排,成为武式太极拳流传的主流。

“起承转合”是武禹襄的原传理论,“每一动(式),唯手先着力,随即松开。犹须贯串,不外起承转合。始而意动,既而劲动,转接要一线串成。”

什么是起承转合?

先以手领腰、以腰带脚是“起、承”,是“始而意动”,先划个道儿、以意气轻缓地走一遍。

然后“劲起于脚跟,主于腰,形于手”,用急促抖弹之劲再走一遍动作。

“转接要一线串成”,就是连续划两个圆,一虚一实,一缓一急。

也就是说,“起承转合”是快慢相间、轻柔与发劲相间,大部分的动作是做两遍。好像石匠砸大锤,先轻轻地比划一下,再全力砸下去,一虚一实,这叫做“始而意动,既而劲动”。

一虚一实连续不断,一气呵成,这叫做“转接要一线串成”。

所以今日所见的武式太极拳,亦已流入偏颇,有失武禹襄、李亦畲所创的《太极拳谱》的真义了。

太极共有几个套路,太极都有哪几式(2)

OO四 《太极拳谱》正统的“太极拳”释义

《太极拳论》说,“先识阴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渐至从心所欲。”

《五字诀》说,“此气之由上而下,谓之合;此气之由下而上,谓之开。能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

练习太极拳的正途,一练阴劲,或是单式练习,或是一趟拳纯用阴劲,此为专练“合劲”。

二练阳劲,或是单式练习,或是一趟拳纯用阳劲,此为专练“开劲”。

三练太极,一套拳自始至终不离太极,妙手一招一太极,式式皆是阴阳相济,如此才是懂劲、太极拳,才是“到此地位,功用一日,技精一日”。

如此练去,步步登高,是最简洁、最高效、最合理的练法步骤。

再看孙式太极拳的套路,掐头去尾,中间主体却是在练偏阴或偏阳,到哪一天能练出来“阴阳相济”?这练的也不是“太极”呀?

吴式南派与杨式也是一样,都是在练“单阴、单阳”,根本不是“阴阳相济”,也就不是“太极”。

吴式北派虽然每一式都分阴动、阳动,阴、阳同时去练,就是一心二用,道理虽然不错,但练法混杂,阴劲与阳劲也就无法练到彻底精纯,那么阴阳相济也就没有希望达到了。

OO五 以上各家太极拳,对于“太极之理”只有二流的识见,就可以称为武圣、宗师,对于创立《太极拳谱》的武禹襄、李亦畲又将置于何等地位?作为能够清楚地看透各家太极拳的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了,对于一些大师也不必过分仰视了。

本头条号《太极拳天下第一门》 古典《太极拳谱》中兴第一人 2021/11/12 星期五

太极共有几个套路,太极都有哪几式(3)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