耆耋耄耋的读音,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各叫什么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2-11-20 10:29:02

▲ 川西道源圣地的匾

老人村,青城世外乐土

宋代青城山的隐士散居各处。前山有刘蟾、李谌、王共父。青城后山的长坪山有苏静。天仓山有张俞,罗家山有程仲演。在大面山的隐士数量最多,除个别散居牛心山、中峰紫栢岭、白侯坝等处外,大多居住在老人村,例如董正图、费孝先、谯定、李浩、赵日休、李铁铭等人。此外,还有少数隐士寄寓于道观。

老人村的正式地名称“老泽”。据说,晋人范长生的后裔居住在此处。“昔人避难居其中多享年寿”,甚至有五世同堂的人家,因此该处被俗称为“老人村”。苏东坡认为老人村的长寿原因是:“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醯,而溪中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近岁道渐通,渐能致五味,而寿亦益衰。”

北宋初年老人村曾遭兵祸。995年朝廷镇压叛军,殃及无辜,据说村中“凡二三百岁者亦皆死于兵”,一些在村中修道、练丹的隐士不得不逃避出山。

到老人村有二条路线。一条是取道长坪山(在今青城后山泰安镇)至牡丹坪,宋祝穆《方舆胜览》:“自青城之长平山扪萝而上,由鸟道三十里许,有平阜数十亩,髙树蔽天,春深先花,后叶状如芙蕖,香类牡丹。”所谓鸟道,其实是永康军守兵定期巡视禁山走过的一段路线。由于青城山西北界接壤“蕃夷”之地,永康军依令建立封堠防备,禁止采伐,并定期巡视。今汶川县漩口镇吊口岩摩崖刻石记录了1175年永康军判官张烨自沪溪率兵巡视禁山的路线,其中结束路段为:“越大面,从长坪山以归。”

耆耋耄耋的读音,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各叫什么(17)

▲ 赵公山上皇观 白郎 摄

耆耋耄耋的读音,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各叫什么(18)

▲ 川西道观幽境 白郎 摄

大致1162年的暮春,蜀中名士关耆孙结伴七八人从长坪山经鸟道前往老人村。快到老人村时,“山月稍出,花香扑鼻,谛视之满山皆牡丹也”。找到一户人家投宿后,一老翁“设麦饭一钵、菜羹一盆”以及“松根下人参”招待众人。关耆孙了解到,老人村不缴税租。他在村上见到了数百人,年少者“亦龙眉白发”。

另一条路线,是取道大面山以南毗邻青城前山的三溪古道。由于途中要过龙居溪、青苔沟、寮叶沟三条溪流,交通非常困难。后来有人搭设了数座绳桥,才便利起来。1177年范成大游宿青城山丈人观时,见到了专程从老人村来欢迎他的一些村民,让其颇为感动。范成大在《吴船录》中记道:“今日山后老人村耆耋、妇子辈,闻余至此,皆扶携来观。村去此不远,但过数绳桥。”四年之后,开设三溪酒店的赵真出资修砌了这条古道,为众结缘,冀愿“世世生生子孙获福”。

牡丹坪,或载作牡丹平,位于老人村。树上盛开的“牡丹”,疑指今人所称的高山杜鹃花。大诗人陆游多次游青城山,与丈人观的上官道人相交颇深。上官道人曾约陆游卸职后在牡丹坪筑茅屋三间隐居。陆游晚年在家乡绍兴思念旧友,写有“醉怜花坞好,恐是牡丹坪”的诗句。江西著名诗人刘辰翁从未到过蜀地,送友人赴成都任职时称誉道:“成都如锦。青城之上,在在如牡丹坪,可以悦心目、忘乡井。”

约1185年蜀人樊子南探游大面山,在老人村“多见异人”,之后写下《牡丹坪》、《大面山》二篇游记。不久樊子南至苏州,请退隐石湖的范成大为其游记题诗。范成大题《牡丹坪》:“仙山草木锁卿云,不到花坪不离尘。十丈牡丹如锦盖,人间姚魏却争春。”又题《大面山》:“春晓娑罗百叶开,仙翁精舍长蓬莱。朝元未罢门深闭,不管人间有客来。”

1193年任成都府通判的王溉游牡丹坪,赞叹道:“牡丹树髙数十丈,花头盈尺非人间”。又以诗描述老人村:“山前老泽经行路,百岁翁翁犹健步。非仙非佛非鬼神,不识人间盐与醋。嗜欲既浅亦机深,窟宅宜与仙家邻。”

南宋末年蒙古军队侵掠蜀地,打破了青城山宁静的隐居生活。数十年的动荡平息之后,山中的隐士以及老人村的村民残剩不多。元初有丹棱人史伯华入青城山隐居修道,他是元代为数不多的隐士。

明初三溪村以北大面山一带山地成为茶园,属蜀王府所有,而老人村已不复存在。1555年焦维章游青城山时,天师洞的道士告诉他,牡丹坪“去此尚远”,说明当时可找到牡丹坪。

明朝末年没有人清楚地知道老人村旧址所在。1619年修撰的《四川总志》出现了自相矛盾的记载,或称“老人村在灌县西南八十里大面山”,或称“老人村在灌县西七十里,岷江之南,青城山之西北”,或称老人村“今属滋茂乡”。

耆耋耄耋的读音,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各叫什么(19)

▲ 青城老人村 吴一峰 作

耆耋耄耋的读音,60岁70岁80岁90岁100岁各叫什么(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