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声传译就业现状,中国最厉害的同声传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15 06:59:49

狼来了么,ChatGPT涉足翻译业?五年内,95%的翻译从业者将失去工作

同声传译就业现状,中国最厉害的同声传译(1)

“我在这里大胆预言一句,五年之内,95%的翻译从业者都要失业。”“现在我已经看到了自己的预测结果——如果你想继续做翻译行业的话,你就必须去找工作,否则,你可能会被淘汰出局!2023年2月5日,在一段名为“劝人翻译天打雷劈”的B站视频中,一个自述曾经担任译员的up主是这样预测的。

令他这样感叹,不仅在翻译行业的激烈竞争中如此、大批从业者收入低下等现状,更是ChatGPT穿越而来,抢饭碗危机。这种AI技术推动下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并不是专门针对翻译的,其翻译能力却让前述up主评价为“把你们英语系所有人加一块,教授都算上,都比不上ChatGPT一个指甲盖”。“这不是一个普通的翻译系统。”他在录像里提到了,ChatGPT在两秒钟内完成了将中文法律文本翻译成英文的任务。“我觉得自己是个天才!”它不但不存在语法错误,也可以按照人们的嘱咐不断地润色和修正款式。

该视频已在B站播放了五十多万次,亦引起翻译从业者热议。接受调查的译员几乎都相信,从某些方面来看,AI短期内还不能与人工翻译相媲美,一些译者能与AI共存。这类观点似乎已经成为共识,即人工智能技术不会取代人的语言能力和认知水平。但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相信,如今AI让“机器翻译将很快取代人工”传闻更接近于现实——以低端为主、低价翻译作品译者,也许真要换成AI了。

1

是不是比人还牛

ChatGPT、谷歌翻译、DeepL、搜狗......七台机器在云计算领域中各自完成了40个句英翻中后,译文展现给拥有7年中英笔译经验自由译员Scar。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判断这些句子是否符合英文表达习惯和英语语言规则。她要判断这些译文中哪个更好。

2023年3月13日,Scar从程序员客户那里收到一个测评业务:测量了几种市面通用机翻软件所完成中英互译文本。涉及云计算,儿童剧本等领域、编程与企业宣传方面4个母文本,每个都被不同的机器翻译为5-7份译文,送到Scar手里。在过去几年里,由于机器翻译的发展,机器学习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顾客想从翻译业界听意见,以达到完善机器翻译的目的。

对翻译行业来说,机器翻译就像一个“幽灵”。多数接受采访的译员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机器代替人工这一预言,早在几年前便已笼罩在翻译业上空。Scar记得几年前有亲戚问她:“如今如何还能有翻译这一职业呢?”在她看来,“狼来了”是一个很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且自从ChatGPT在2022年末推出后,它那超强的翻译能力,让“狼来了吗”这一问题又一次出现在无数译员的眼前。

对云计算翻译进行测评的时刻已经来临。不过,在这其中,也不乏一些优秀之作。经比较,Scar认为这七台机器对术语的处理多种多样,还有一些句子的翻译十分拗口。对于最近火出圈外的ChatGPT来说,居然漏译。

综合几个译文,Scar认为,ChatGPT的发展“还不成熟”。“在翻译方面,我们需要更多时间去做研究工作。”“新兴技术它还是翻不来的,比如云计算这个领域,翻着翻着它就跳了。另外,要人脑介入的领域,机器基本上表现得都不怎么样,比如市场、产品宣传,机器是能把译文翻出来,让你大概了解这个意思,但是你想把这个文稿当宣传文案贴出去,那是肯定不行的。”

尔东萱翻译工作室发起人、中英翻译陈萱也有类似看法,ChatGPT可以担当简单机械的任务、重复部分较大的文本翻译工作等,甚至可以翻译一些科幻小说。这与她对科技文体的热爱有关。但是一旦牵涉到文学性较强的翻译,ChatGPT捉襟见肘。“翻译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需要付出很大的精力和时间。”3月她请ChatGPT把朋友的旧体诗“世间倚灯举袂谢清辉”翻译成英文。当时她还以为是杜撰的,结果却引起了一场争论。ChatGPT最终翻译得“意思不太对”,连杜撰的东西都有—它加上一个注解:这是李白在《静夜思》里写的诗句。

主业从事互联网公司产品工作艾珂担任中英兼职翻译三年。在工作期间,她发现,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加入进来,互联网行业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长。2023年2月以来,她渐渐与ChatGPT有了工作上的联系。在与它进行初步接触之后,她发现该平台有很多优点。首次投入使用以后,她认为ChatGPT确实比以前用的谷歌翻译更有效,但是,同时,也有明显不足:中翻英远不及英翻中。为了弥补这个缺憾,她决定用中文进行创作。试着翻了英篇消息之后,她发觉:“译文基本上每一句话都需要你再校对、审阅,然后重新编辑。”

然而,即使ChatGPT有很多的问题,有的译员对南方周末的记者还直言,其翻译能力还值得肯定。她就是来自南方某知名医学类媒体的译者。专注于医学领域笔译四年之久的自由译员Ivy意识到自己不善于推广文案翻译。在她看来,翻译工作是一种专业、严肃而又琐碎的事情,需要耐心与细致才能将其做好。有一次她收到了一份宠物产品宣传语里的翻英工作,在完成第一版的翻译后,她索性将文案扔到ChatGPT里打磨了一遍,不满让AI接着来,一直到掏出最称心的那一个版;她还曾用英文写了一篇《我爱宠物》的科普文章,但由于译文太长,没有得到译者和读者认可。面对商务领域笔译专业性较强的名词翻译问题,从业八年的口笔译译员唐均甚至觉得ChatGPT“比人类更厉害,因为它的语料库非常强大,词汇量远强于人类”。

2

科技“魅影”

在接受采访的译员们几乎都有这样的印象:科技的“魅影”从进入职场时便与之相伴。

陈萱2010年毕业于保加利亚语本科,前往英国就读翻译硕士。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Trados等计算机辅助翻译技术。她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如Trados等类软件,可以帮助译者把以前翻译的同一个词、句子的自动翻译,从而促进效率的提高,同时,它还是行业内正在采用的一种手段。

关于机器翻译,如谷歌翻译,她更早地接触到了——大四时,她拿起一张单子,把英语说明书翻译成保加利亚语。那时候,她刚从大学毕业,刚刚有机会进入一家科技公司做翻译工作。那时,她觉得“打字好累,有没有一个东西能够迅速地给我出个初稿”,于是,她把说明书放在谷歌的翻译里。她先从英文文本中查到中文意思,再输入电脑里,然后用拼音把它翻译成英文,最后又重新拼出来。不久谷歌翻译就给了译文初稿,选词“竟然还挺准确”。她把它发给了自己,然后就开始琢磨如何用英文完成这项任务。她逐句修改后,就把译文交上来,半天赚了三百多元。“那时候,我就想把自己喜欢的文章翻译成英文,然后交给出版社。”陈萱认为这工作是“干起来也很高兴,也很容易”的。在大学期间,她曾是一名英语教师,因为英语水平高,经常被聘请去教学生学英文。以后从事翻译工作时,她还逐渐开始试着用机器翻译的方法,碰到了简单的,反复的问题、机械,故事性差等文本翻译问题,她将使用谷歌来翻译初稿。

与陈萱相比,Scar用机器翻译的时间就晚了很多。不过,她在这方面还是做得很出色的,尤其是她对科技术语和专业英语都有着非常好的把握能力。她于2014年获得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的硕士学位,入职一家翻译公司。在这个时候,她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一个从事机器翻译研究和开发工作的年轻姑娘。她还记得当时企业有用Trados等工具,但是谷歌翻译等机器翻译却是“风刮来了”,但“完全不能用”“根本没有人看得上”。

但是很明显,这股大风数年来愈演愈烈,机器翻译的水平也越来越高。“我觉得,机器翻译的未来是开放和共享的,它能让更多人受益,而不是让我们自己吃亏。”从2017年起,高大玉一直是自由口笔译的口译员,大约六七年前,她开始使用谷歌翻译。那时,谷歌翻译主要用于一些专业性很强的英文论文的撰写。起初谷歌的翻译只是对专业词汇的翻译能力更强,一旦翻译大段文本,它的结果便难以让高大玉称心如意。当时,机器翻译只是在翻译中充当一个辅助工具,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语言系统,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谷歌的翻译是逐步演变而来的,它翻译了逻辑性较强的说明类文章,水平已超过市场上大部分译员的水准。

高大玉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她以前有个学法语的朋友,当你知道谷歌翻译有什么本事时,重选学业方向,赴法攻读商科,归国后,遂以咨询为业,完全脱离语言行业的束缚。

大风不停歇。这款软件不仅能让她轻松地从互联网上下载翻译资料,还可以把它翻译成中文,甚至还有一些英文版本。直到2018年前后,高大玉才开始接触最新一代机器翻译工具DeepL。她发现虽然还是强在说明性文字的翻译、弱于翻译的文学性文本,但是DeepL在篇章翻译方面已超过了谷歌翻译。她开始渐渐将DeepL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当中,起到了辅助作用。

不只是笔译,机器翻译开始进入同传等口译行业,然而在陈萱与高大玉看来,结果是不理想的。在他们看来,同传质量差于其他口译项目,甚至低于他们所能提供的任何一个口译服务。2018年还有一家知名的智能语音与人工智能公司卷入了同传造假的风暴。有自述是同传译员,网络用户表示,上述公司冒名利用其与伙伴们的翻译成果,于北京一个会场,即外播实时同传为机器人声,朗读内容则是他与伙伴们的翻译经过语音识别之后转换而成的文本。“在公司里我发现,同传时,翻译人员都会把翻译的文字翻译成自己的声音或图像,然后在屏幕上画出相应的画面,再将两者叠加到一起。随后,商家对《南方都市报》进行了回应,它当时采用的是人机协作的模式,采用语音识别的方法,转写同传的翻译结果,上屏显示,便于不带耳机设备的来宾及观众进行字幕实时收看,译员和企业之间有误解。

不管怎么说,Scar仍然觉得这个产业在剧烈变动。她是一位年轻而富有激情的女翻译家。2017年新进入翻译公司工作,公司开会时,老板问我一个问题:现在每天都讲机器翻译的故事,我们有哪些解决方案?

对此老板答复说,机器所翻译的内容,手动将其改为百分之百的结果,“我们比得过,也不害怕”。

3

替代已经开始出现

机器翻译的道路一直走到ChatGPT的出现,看来已走到了重要的结点。在过去的十年里,机器翻译行业经历了哪些变化?对于译员来说洗牌的时刻到了吗?

在口译方面唐均认为,市场上有些翻译机已可以出国旅行、导游或与重要内容无关的陪同翻译等角色,但事涉大事,如果会详细协商、合同条款约定、新闻发布会等等,或同声传译,或交替传译,机器均难以取代人工。“我一直想尝试用机器来替代人。”“这取决于你输入语的重要性,很重要的话,人们没办法完全相信机器。”“如果没有人听,机器也不会知道怎么做。”唐均认为。

但是从笔译的角度来看,这种改变是不断进行的。

译员赵瑢懿对南方周末记者说,2019年,她离开了翻译公司。当时,她还在一家科技出版社从事校对工作。她想起了那些年企业开始极力推动机器翻译的发展。当时公司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在一年之内完成一篇文章的英汉双语平行文本校对和加工任务。这使她的许多作品变成译后编辑和润色,并且与最初纯人工翻译工作相比,译后编辑收入减少20%-30%,意思是说,她需要负担更大的工作量,才能在开发机器之前实现收入水平。在公司内部,译后编辑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岗位,但随着翻译行业竞争加剧,一些人认为自己不适合做这个行当,转而选择去做自由职业者。有一个因素促使她转向自由翻译。

ChatGPT可能会加快这一过程。接受调查的译员均宣称,其业务需求和翻译收入暂不受ChatGPT影响,但是唐均坚信ChatGPT已经可以代替人工进行低端翻译了,只要顾客不苛求翻译的准确性,看得懂就行了。他还坦率地承认自己从事过部分笔译,他已对ChatGPT产生了一定的依赖性。

高大玉估计译员翻译能力就像机器技术水平下,的确有可能取而代之,而市场上笔译工作中至少有50%是低端笔译工作。“翻译是一项复杂且耗时耗力的劳动,如果你想让一个人把自己所需的东西说出来的话,就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专注度。”Ivy还认为如一些不太需要论文翻译和证件翻译等、留学文书之类的工作都可以委托给机器来完成,因此80%的翻译工作者将由ChatGPT甚至以后更强大的机器翻译来代替,“(淘汰)50%的低端译员,然后30%不求上进的译员”。

焦虑还正在蔓延。“机器翻译现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但它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Scar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尽管她认为目前机器在很多领域还不能取代人工,且不少客户会明确要求禁止使用机翻,可是四周唱衰的声音突然响起,她不可避免地受了影响。“我觉得机器翻译应该是个好事情。”“你看2013年那会儿也在叫嚣机器翻译,那时候我们觉得它是个笑话,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机器翻译确实还是做出了一些成绩,有些东西还是可以用的。”她说,“你不知道再过10年它会发展成什么样。”

翻译工作以外,Scar也经营一个拥有上百人笔译社群。她的团队成员大多来自不同高校及专业,在翻译过程中也经常接触到一些人工智能方面的新技术,比如机器学习等。最近一位新人译员向她提出了这个问题,自己一直无法接单,是被ChatGPT等AI左右?她说,这与项目相关,但不完全是项目造成的。她深知新人们起作用要天时、地利、人和,项目的匹配度,人手不足等、有无译员的退场均为影响因素。此外,新员工从试译至稳定接稿还有一定的距离,仍需磨合。这期间会遇到很多问题,如译员如何适应新环境,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工作等。但是ChatGPT可能还会带来实在的后果,那就是大家对翻译一直不屑一顾,感觉翻译很容易,理解语言就可以了。这让一些新手觉得翻译难,甚至不愿意做。现在已经拥有强大AI,外界认为更无需多说,这对入门者来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

但是,译员仍然看到一条人类和机器共生的道路。Ivy记得,2019年后,她主要承接海外翻译公司发出的订单。此后,她生意上有80%是译后润色。在过去一年里,随着翻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开始意识到机翻后译文质量的重要性,于是纷纷推出各种版本的机翻软件和硬件设备。许多企业都研制出自己的机械,它的作用相当大,给她发了几份机翻,译文连修改都不太必要。在她看来,机器只是一个工具,它能帮助译者把文字转换成图片,让读者理解和接受。及至2020年之后,Ivy才发现,国内译后润色订单亦在不断增加。

赵瑢懿还以为是后来,翻译可能会逐渐向人机结合的模式过渡,原先10个人做翻译,今后可能仅需两人在该机上进行译后审校。

甚至,她已准备好全面改造。要是真到必须要走的日子,赵瑢懿心想也许他可以去当瑜伽教练。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