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_ 1870年代,晚清的私塾,放学时候的情景
上图_ 晚清的读书人
至于“十分将就算的”,则是因为教官基本上没有升迁的门路,官场历来也没有教官升任的规矩,所以对于那些心比天高的举人来说,教官只是算不得出路的办法,所以没了上进的动力,很多基层教官也就尸位素餐,混吃等死而已。
表面看起来神圣光辉的清代科举制度,却是从根子上就弊病丛生。基层教官的选拔潦草如此,那大多数教官也自然把责任视同儿戏。所以清末教育改革才要兴办大学堂,废除科举,但已经是沉疴入骨,药石无效。
文:魏四维
参考资料:
【1】《儒林外史》 吴敬梓
【2】《旧典备徵》 朱彭寿
【3】《世载堂杂忆》 刘禺生
【4】《近代笔记过眼录》 徐一士
【5】《清史稿•一百零八卷•选举》 赵尔巽(主编)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