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袋熊的栖息地上,已经灭绝的袋狼、现存的澳洲野狗和塔斯马尼亚魔鬼都会捕食袋熊,入侵物种的狐狸也对其有所觊觎。
而袋熊遭遇敌人的时候,只要钻进洞、转过身,就会化身为一个举盾的强T——强健的大屁股是主要防御,用它们的臀部挡住追击的攻击者。
袋熊屁股那里有坚硬的特殊皮,说是皮,但基本上由软骨制成。再加上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短尾巴,任何现存捕食者的抓、挠、咬,都像在攻击一面厚盾,没有卵用。
就像游戏中的盾战士,袋熊也会进行反击。除了尥蹶子,在隧道里,一旦入侵者的脑袋处于袋熊屁股的上方,袋熊会用“盾反”——其有力的腿抬起屁股将捕食者的头骨压碎在隧道顶部。
真乃好肛用在刀刃上,难怪有的科学家认为它们的肛门是方的。不知道这么想的科学家是不是读过中国野史关于“韩信方肛”的那一部分......野史毕竟是野史,对一只活的成年袋熊的进一步CT扫描证实,这种动物没有方形肛门,和其他动物一样圆。
迫不得已的立方体那么肠道是不是有什么独特的构造呢?研究者想办法搞到了两只遭遇车祸撞击后被安乐死的袋熊,检查后,还真发现了一些蹊跷。
首先,水份是一个关键。
袋熊新陈代谢异常缓慢,大约需要8到14天才能完成消化,这有助于它们在干旱条件下生存。两个礼拜的消化过程,足够消化系统挤出每一滴水,对便便成型很有帮助,最终在肠道末段凝固、积攒成“方糖”。
这一点通过养在动物园的袋熊就可以印证,多喝水,拉得快,便便松散,形状就不是立方体了。所以说,这些立方体便便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经历了4000万年澳洲干燥栖息地环境的优胜劣汰后,逼出来的。
但,水并不是全部,比如那些干燥的硬梆梆、又圆滚滚的羊粪蛋。
剩下的秘密在于肠道。
袋熊的肠道非常长,长达9米。并且和其他物种有所区别,肠壁周围有两个柔性和两个刚性区域,这些区域会产生周期性的收缩——类似宫缩,几秒就会发生一次,这意味着硬-软-硬-软,十几万次之后,在肠道的最后就有六面体的形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