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工作岗位上如何做好安全工作,怎样做好岗位安全工作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3-04-15 10:18:47

安全管理问题主要是针对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没有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控制,进而遇到激发因素而演变成事故,使相关方的安全利益受到损失。

1、安全管理缺乏时间概念。各层级针对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及缺陷缺乏时间概念,没有定职、定责、定人、定期限、定效果进行项目化管理,安全工作停留在安排上、布置上、口头上,隐患治理没有成效,没有及时配置有效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财力资源及管理资源开展消缺补漏工作,对人的不安全行为见而不管、对物的不安全状态视而不见、对管理漏洞没有及时堵塞,缺乏时间概念本身就是安全管理的隐患。

2、安全检查缺少闭环控制。各层级在实施安全检查及监管时缺少闭环控制的思维,对安全检查及监管发现的安全问题及缺陷没有再次进行复查及确认,使下层组织及员工对安全检查及监管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程度;安全管理应有策划安排、有过程实施、有总结评价及有改进提升的关键控制环节,对每个关键控制环节必须强化再检查及再监管,不断提升安全检查及监管自身的工作质量,对每名从业人员在安全工作上进行引导与指导、进行干涉及触动,进而提升每名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及安全技能,使每名从业人员能够独立成为安全素养足够强大的员工,个体有能力规避发生事故。

3、安全改进被动拖延推诿。各层级在实施安全改进时不能被动应付、不能拖延推诿、不能等靠要,应推进区域自主安全改进,遇到安全问题及缺陷必须主动想办法,对上沟通获取安全改进资源、对下主动实施安全改进活动,每名从业人员必须对安全工作负责,不能找借口推托、不能讲客观推诿、不能找理由不办;毕竟若发生了伤害事故,从法律法规层面需要负责、从员工安全利益层面需要负责、从自身安全责任层面需要负责,若想不被事故所困扰必须将事故防范工作做好,若想不被法律法规追责必须将安全改进工作做到位。

4、安全机制没有执行落地。各层级所制订的安全文件、安全制度及安全规定必须在各层面上执行到位,安全奖惩机制必须在各层面上落地生根,以便营造健康向上的安全氛围及安全文化;对安全问题员工必须从政策上加以引导、从机制上加以固化,用不打折扣的安全执行力避免发生事故,培养每名从业人员具有正确的安全观念、用安全机制规范每名员工标准化作业的安全习惯、让每名从业人员在遵章守纪中得到平安。

5、过程安全状态缺乏监管。各层级必须克服对安全工作的畏难情绪,对过程安全状态必须进行有效的监管,保持对安全工作的认知度及敏感性,对每名从业人员每天的情绪状态及八小时之外的行为习惯进行掌握,让每名从业人员在八小时之内有状态,作业活动不能简化程序、不能鲁莽蛮干、不能冒险作业;安排工作任务时必须进行安全交底、安全提醒及安全告知,从事作业时必须进行安全确认、危险辨识及事故防范,作业完成之后必须进行安全总结、安全评价及安全改进,只有对过程安全状态进行有效监管,才能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概率及事故的伤害程度。

6、安全不能仅停留在“安排了”。安全不能仅停留在“安排了”,“安排了”不能成为推诿安全责任的借口,“安排了”不能将安全问题及安全缺陷推到基层不闻不顾及撒手不管,“安排了”不能意味每名员工都能够无缝执行安全作业指令;其实,每名员工所执行的不是安排了的事宜、要求的事项,而是在执行检查了的事宜、跟进的事项,没有检查、没有跟进就没有精准的安全执行力;各层级安全工作者不能将安全工作仅仅挂在嘴上,更应勤到基层多走几趟,多到基层检查、多到基层指导、多到基层掌握安全动态、多到基层解决安全问题及消除安全缺陷、多到基层掌握安全改进所需要的资源,并当好基层安全改进的“后勤部长”,将安全改进资源配置充足;各层级不能仅当上层组织的传话筒,应结合自身实时的过程安全状态,开动脑筋执行好上层组织的每项安全指令,不能打折扣、不能层层缩水、不能层级衰减、不能当二传手;各层级应充分明确自身的安全职责及权限,若发生现实事故必须倒逼追究安全事故责任,不能将“安排了”做为免责的挡箭牌;各层级安全管理者必须在日常安全工作中关注“安排了”的结果,对习惯于“安排了”的安全工作者必须进行干涉、警示及告诫,对不能限期纠正的安全工作者必须进行淘汰,毕竟人命关天、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必须以实效为关注焦点,“安排了”仅仅是一个过程状态,不代表安全工作的实效。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