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字西周金文(《汉典》)
假如把方字甲骨文的第一和第二、第三和第四、第五和第六种字形分别看作是一种反向,这六种字形又可以认为是三种字形,而第三和四种字形是对第一和二种字形的省略,第五和六种字形则是进一步省略。文字的这种简化(省略)和规范,具有一定的必然性。这种省略多半是因为,文字的字义已经固定,而使用者对造字的本义已经无法了解,导致一些有意义的笔画被省略。换句话说,方字甲骨文字形第一和二种的三条垂直线段并非可有可无,是有意义的。
众所周知,任何动物都有领地意识。有人曾经拿两条小鱼分别放进两个瓶子里进行实验。当A鱼接近B鱼时,B鱼就会作出防御的姿态,反之亦然。还有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就是狗用不断撒尿的方式,把自己的尿味撒在自己的领地边缘,以警告其它狗不得侵入。
狗用撒尿的方式划分自己的领地(网络图片)
人作为一种动物,更有领地意识。在氏族部落阶段,人如何划分自己的领地?分析方字来源,有可能解开其中的秘密。
前文提到的甲骨文第一种字形,其本义是一个人从脚下出发,向前走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距离,画一条线作为记号;然后返回原点,再向左走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距离,画一条线作为记号,然后返回原点;再向右走到自己认为合适的距离,画一条线作为记号,然后回到原点。有可能还要向后走到自己认为全盘的距离,画一条线作为记号,然后回到原点。但在甲骨文字形中没有呈现出来。这样一来,才能形成一个大致方形的范围,成为自己的领地,如果有陌生人擅自踏入这里,主人将会用武力将其驱赶出去。
农民丈量土地(网络图片)
再后来,人们就在画线的地方修筑城墙或者挖护城河,作为自己氏族领地的边界范围。在城池的保护下,以血缘为纽带的氏族社会更加稳固,生活相对安定。比如,考古发现的半坡遗址、良渚遗址、石峁遗址等均有城池。也有以自然的山或水作为领地边界的,如裴里岗遗址,东、西、南三面环水,北依韶山。
良渚遗址(网络图片)
原始氏族社会,往往以本地的物产、地貌或自己发明的物品为基础,创造某些符号作为氏族的族徽,既区别附近的氏族,又可以在双方接触(包括战争)时打出自己的旗号。这种氏族族徽后来演变为文字,成为地名或姓氏用字。
殷商时代的甲骨卜辞中,出现很多带方的地名,如林方,鬼方,周方,羌方,虎方,土方,邛方,等等。这些都是当时氏族以某方为族徽的居住地。武王伐纣之时,号称八百诸侯会孟津中的八百诸侯,实为方国的名称。
方姓的发源地目前有两种观点。一是根据传说。远古时期,神农氏一位叫子雷的后裔被封于方山。方山位于今河南省许昌禹州市方山镇境内,属伏牛山余脉。从历史上看,方山之名始于民国时期的1941年。禹州市还有一个方岗镇,是明惠帝的翰林学士方孝儒的后人为逃避朝廷追*,逃之此地之后所取地名。
二是据方氏家谱记载,方姓发源地为今南京六合区方山。方山位于南京市六合区横梁街道,因四面平整而得名,是南京地区诸多火山锥中保存完善者之一,是一座古火山。秦朝司农上卿方琼曾撰写方氏家牒(家谱),后为西晋关内候、骠骑将军、新安太守淳安人方藏和唐贞观年间淳安人国子博士方位、朝散郎内史方儒、校书郎方世荣等重修。因此,南京六合区方山被认为是有史料记载的方姓发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