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6年,杭州被攻陷,南宋灭亡。但是南宋的残余势力还未放弃抵抗,他们辗转江南各地,一直到广东崖山。文天祥就是其中的一位,著名的《过扬子江》、《过零丁洋》、《金陵驿》等著名的诗篇就是写在这个过程中。1278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兵败被俘,第二年被押解至元大都(北京),在狱中长期关押,但始终没有投降。1281年,他在狱中写下了《正气歌》,成为了其代表作中的代表作。此诗能够反映出南宋文人的气节精神,反映了当时理学的影响颇深。
一,什么是气节宋朝时期,理学家们将佛教、道家的理论引入了儒学,完成了儒学的复兴。而宋代的理学家尤其重视的是儒学中的气节精神。所谓的气节,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高尚的品格。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种精神就是气节,孟子称为“浩然之气”。
余囚北庭,坐一土室。室广八尺,深可四寻。单扉低小,白间短窄,污下而幽暗。当此夏日,诸气萃然:雨潦四集,浮动床几,时则为水气;涂泥半朝,蒸沤历澜,时则为土气;乍晴暴热,风道四塞,时则为日气;檐阴薪爨,助长炎虐,时则为火气;仓腐寄顿,陈陈逼人,时则为米气;骈肩杂遝,腥臊汗垢,时则为人气;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恶气杂出,时则为秽气。叠是数气,当之者鲜不为厉。而予以孱弱,俯仰其间,於兹二年矣,幸而无恙,是殆有养致然尔。然亦安知所养何哉?孟子曰:“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彼气有七,吾气有一,以一敌七,吾何患焉。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正气歌》的序
文天祥将这种浩然之气叫做“正气”。他在序中介绍了当时狱中有各种水气、水气、日气、火气、人气、米气,混杂起来就演变为了“或圊溷、或毁尸、或腐鼠”的恶气,秽气。文天祥则认为自己有一身浩然之气,可以抵御一切的歪风邪气。这里用到了比拟的手法。在诗歌的第一句,就对“浩然之气”进行了描写,说他充满整个宇宙,可以幻化为各种形态,只有在危难之时才会显现出来。
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皇路当清夷,含和吐明庭。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气节表面上是个人的修养水平,实际上也和国家民族息息相关。因为儒学就是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北宋初期的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就是这种兼济天下的体现。
儒学讲究的兼济天下主要有两个对象,一是民,二是君,合起来就是江山社稷。这都是从忠君思想发展而来的。虽然忠君思想自古就有,但是从未像宋代这般强烈。刘麟瑞、赵景良等集录的《忠义集》的序中说:“宋有天下三百余年以仁厚立国,以诗书造士,以节义励士大夫,故其士民观感兴起,皆知*身成仁之为美。及其遭罹变故而且亡也,死宗庙者有之,死社稷者有之,死君上者有之,死城郭封疆者又有之。”如靖康之变后,“忠臣羲士死者接踵”。
南宋被元朝所灭,同样出现了许多气节之人投死,其中以张世杰、陆秀夫与文天祥为代表。张世杰先后拥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终战败崖山,溺死平章山下;陆秀夫在雅山之败后背着赵昺赴海而死;文天祥被俘虏后,拒绝投降,最终从容就义。
二,《正气歌》中的人物介绍
正气歌的第五句“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是承前启后的一句,主要引出古代历史上那些在危难时刻依 然保持气节的人,他们无疑都是文天祥的榜样。这里对他们进行一些简单的介绍。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在秦张良椎,在汉苏武节。为严将军头,为嵇侍中血。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当其贯日月,生死安足论。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
“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指的春秋时期的两位史家。“求实直书,书法不隐”是中国古代史家的优良传统。当有强有力的外力要求他们修改所写内容时,许多优秀的史家就不惜以死相抗。《左传·襄公二十五年》记载齐国的崔杼*了齐庄公,太史于是记载“崔杼弑其君”,于是崔杼又*太史。但是太史的两个弟弟又接着写,都被*害。崔杼于是威胁太史的第三个弟弟,让他修改,但是遭到拒绝。崔杼无可奈何,就放他回去。在路上,他遇到了南史氏。原来南史氏担心太史死后没有记载这事,于是就带着书来准备记载此事。通过这一件事情,史家的气节精神尽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