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从容就义原文及翻译,文天祥就义原文及翻译赏析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10:42:13

董狐是晋国的史官。当时赵盾和晋灵公有矛盾,晋灵公想要*赵盾,赵盾被迫流亡。不过赵盾的弟弟却发动政变,*了晋灵公。于是董狐写道“赵盾弑其君”。实际上,董狐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认为政变就是赵盾谋划的,所以就如此写了,后来赵盾也无可奈何。这件事被称为“董狐直笔”,孔子评价说“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实际上,中国许多的史,家都具有这样的精神,后来的太史公司马迁就是代表。“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青史留名是文天祥最最的人生价值之一,因此将此放在首位。

文天祥从容就义原文及翻译,文天祥就义原文及翻译赏析(5)

接着,“在秦张良椎”说的是张良不顾生死刺*秦始皇胆气,“在汉苏武节”说的是苏武北海牧羊十九年,贤贞不屈的精神。“为严将军头”,指三国时代的严颜,他被张飞击败后拒不投降,说“我州但有断头将军,无降将军”。“为嵇侍中血”将的是嵇康之子嵇绍,他为了保护晋惠帝被*死,血溅到惠帝的衣服上,晋惠帝不愿意洗,说“此嵇侍中血,勿去。”“为张睢阳齿”是说的唐朝名将的张巡。安史之乱后,他坚守睢阳。后来失败被俘,敌人问他“闻君每战,皆目裂,嚼齿皆碎,何至此耶?”,他回答“吾欲气吞逆贼,但力不遂耳。”“为颜常山舌”说的是唐朝的颜杲卿,安史之乱中,他奇兵讨伐,被被俘,于是大骂安禄山,被钩断舌头,仍不屈,被*死。

文天祥从容就义原文及翻译,文天祥就义原文及翻译赏析(6)

苏武牧羊

或为辽东帽,清操厉冰雪。”说的是东汉末年的管宁,他十分具有气节,但是从不入市。汉末避难到了辽东,一直拒绝朝廷的征召。他经常戴一顶黑色帽子,安贫讲学,名闻于世。“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说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一点大家都比较明白;“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说的东晋时期的祖逖,他率领自己的部曲收复北方,在渡江时用力拍击船楫,立誓要扫清中原。后来收复了大片土地,但是没有东晋的接应,最终失败。“或为击贼笏,逆竖头破裂”说的是唐朝的段秀实。唐德宗时期,朱泚谋反,召段秀实议事。段秀实拒绝,并以笏猛击朱泚的头,大骂:“狂贼,吾恨不斩汝万段,岂从汝反耶?”

从以上的例子可以看出,文天祥所举的例子大多数都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大多数都舍身忘死。有的是为了民族大义,如苏武、祖逖;有的是忠君,如嵇绍、段秀实。文天祥认为他们所秉持的这种正气,是“地维赖以立,天柱赖以尊。三纲实系命,道义为之根。”的地位。

三,文天祥的自白

最后的一部分内容,文天祥又想到了自己所处的环境,描写了自己的感概。如果我们了解文天祥的个人经历,我们更更容易理解他。文天祥原本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人,他20岁就成为了进士,并且皇帝提拔为进士第一,后来进入仕途。但是他不看惯朝廷的贪官污吏,曾经上书请求*宦官董宋臣,一度被免职;后来又写书讽刺贾似道,又遭遇罢免。

文天祥从容就义原文及翻译,文天祥就义原文及翻译赏析(7)

不过,在国家危难之际,文天祥却站了出来。1275年,元朝准备进攻杭州,宋廷诏令天下兵马勤王。于是文天祥在江西聚集兵众万人,向杭州出发。文天祥说“国家养育臣庶三百余年,一旦有急,征天下兵,无一人一骑入关者,吾深恨于此,故不自量力,而以身徇之,庶天下忠臣义士将有闻风而起者。”但是,文天祥到达京城后,并未得到重用。朝廷擢升主和派的吕师孟为兵部尚书,文天祥只好离开京城。

文天祥从容就义原文及翻译,文天祥就义原文及翻译赏析(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