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课文400字,开国大典课文有多少字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4 23:30:26

开国大典课文400字,开国大典课文有多少字(1)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开国大典》。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等六个方面来展开说课。(出示课件)

一、说教材(出示课件):

这是本篇课文《开国大典》在本册教科书中的所属位置。本单元的文章是以“走近*”为主题组织的。通过对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盛况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人民领袖、一代伟人的风貌。

二、说学情(出示课件)

上好一节课,不仅要了解教材,还要了解学情。五年级的学生经过小学低、中段的学习,已经了解了基本的文章类型,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技巧,但对于场面描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还是比较初级的。独特性的细节描写比较擅长,而精当的场面描写则较少触及。针对这一点,本堂课将加强学生们对场面描写方法的了解和掌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我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设定了本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出示课件):

1.梳理文章脉络,把握作者行文思路;

2.初步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3.体会场面描写所表达的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设定的目标二是教学重点,目标三是教学难点。(出示课件):

四、说教法学法(出示课件)

教学方法对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新课标的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预习清障法、自主悟读法的教法以及勾画圈点批注法、阅读比较法、合作探究法的学法。

以上所述,都将在教学过程中予以体现。

五、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从六个环节来重点说一说本课的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分散难点,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本堂课设计了以下四个环节。(出示课件)

我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就遵循了新课标的要求,着眼于学生个性阅读和情感体验,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

教学过程的第一个环节是:

(一)复习导入,理清文脉(出示课件)

这一环节包括两个部分:1.复习导入 2.梳理脉络

我的课堂导入是这样进行的: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识写了生字词,了解了大典的盛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6课,把目光聚焦到那庄严、盛大的历史瞬间,到一个个场面描写中去感受大典的盛况和*主席的伟人风采。(板书)

下面谁来说一说课文按着怎样的顺序描写了大典的哪些场面?

我用这样的方式进入这一环节的第二部分:梳理脉络。(出示课件)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文就要明确记叙要素。同学们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是可以明确: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地点是天安门广场,时间是开国大典,场面有会场、典礼、阅兵、游行。我提问同学们:开国大典中这些事件都是如何进行呢?同学们会在文中找到这样的语句:

早上六点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

*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群众游行就在这时候开始。

我进一步提问,从这些句子判断,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行文的呢?同学们在自主思考之后会得到结论,是按照时间顺序。此时我总结到:从会场到典礼到阅兵到游行,作者按照时间顺序对众多场面一一描写,叙事路线显而易见,谋篇布局条理有序。

(三)插图切入,分析场面(出示课件)

在这一环节,我选择将以插图作为切入点,突破口,给插图中的场面对号入座这一问题,引导同学们对场面中的事件、群众反应进行分析。在这一环节结束之际,对号入座问题的解决也就标志着教学难点的突破。

首先,巧用插图,对号入座。我给同学们出示开国大典中各个场面的插图并提问:你们能对号入座吗?这样的设计就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引发了学生学习的好奇心,从而调动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就来分析场面,感受情感。

我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个小组,每个小组选取其中场面,带着对号入座的问题来回读课文,我们以典礼时为例,在读的过程中圈出典礼时发生的事件、*的言行,并勾画描写事件中群众反应的重点字词。带着问题读课文,就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方向性和实效性。圈点勾画关键词就锻炼了同学们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这一活动中,同学们边读边划边思的良好阅读习惯也得到了培养。然后让每个小组选取一个代表来概括总结,填写表格。接着我让学生依据文中对四个场面的描写、*的言行以及群众的反应,来引导学生体会人民群众的感情。我引导同学们分析典礼时人民群众的心情:为什么如此激动、兴奋呢?谁来说一说?我给学生们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这时,学生虽然能够说出一些感受,但由于距离学生的生活久远,单凭语言文字是很让学生体会的那么深刻。为此我进行拓展延伸,加深认知。在这一部分,我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分享有关于课前预习中搜集到的中国近代的资料,让学生亲近那个久远的时代,回顾那一段峥嵘岁月。(出示:出示火烧圆明园、1937年日寇侵华在南京大屠*、旧中国苦难人民流离失所的图片)这样就一方面检查了同学们的预习成果,为同学们提供自我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同学们对苦难时代的认识,体会新中国成立时的激动、欢悦。

各小组同学先自主思考,再合作讨论,然后以场面先后为顺序展示本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完成以上对各个场面事件、群众反应、表达情感的分析,我们再回来解决对号入座的问题,同学们很容易的进行判断。

(四)探究技巧,学习写法(出示课件)

短短的一篇文章,把大典的盛况和亿万人民群众的欣喜若狂描绘的淋漓尽致,其中的每一个场面都宏大、壮观。把场面刻画的如此壮观,作者是如何做到的呢?我给同学们提出了这样的疑问。首先,我让同学们结合板书回顾这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比较文中四个场面的描写语段,分析其相同点(比较阅读法)。通过阅读比较法同学们可以发现,特定的地点、一定的景物、人物的活动,这三者的综合就构成了场面。这些场面描写虽各有侧重,但都集中写了*的言行和群众的反应。*就是这个场面的点,典型的言行突出了伟人形象;人民群众就是场面描写中的面,即突出了场面的宏大,又烘托了*的伟大形象,这就是“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这样的刻画就显得错落有致,摇曳多姿。通过以上的分析,同学们对场面描写方法的了解和掌握就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出示课件)

经过以上四个环节的学习之后,我进行这样的课堂小结:本文在描写场面时注意点面结合,把人民群众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然后我给同学们布置作业:1.写作实践:请以某个重要事件为对象,通过仔细观察和细致刻画,点面结合的描绘出盛大的场面,可以加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写一个片段。这样就通过写作实践,提升了学生们的写作能力。2.课外拓展:观看电影《开国大典》。

六、说板书设计: 

                                    

 开国大典

   

      会场           宣告成立                              大典(详写)   升国旗    

阅兵 宣读公告  

游行                                      

在这堂课中,根据课文内容,力求全面而简明的将教学过程的重要内容传递给学生。我设计了如下板书,会场、大典、阅兵、游行皆为本文描写的大场面,但以大典(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重点。此设计有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 章的脉络,明确重难点,再现了作者的写作思路。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