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无完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亮光,也都有缺点,即使圣贤、伟人恐怕也不能说完美无缺。
春秋时期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管仲。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其才能和功绩为世人所称道。但是在世人称道的同时,也是颇有微辞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方说管仲与鲍叔牙合伙做生意,赔了少分担,赚了多分红,贪财;管仲和好友召忽(shào hū)同时辅佐公子纠,后公子纠被公子小白(齐桓公)所*,召忽殉主而死(自*),但管仲却做了俘虏,这种做法在彼时是不符合士大夫气节的,贪生;管仲做了齐国国相之后,生活奢侈,家中有些陈设超出规制,与齐君等同,越礼。等等。
那么孔子是怎么评价管仲的呢?或许用一句话可以概括——瑕不能掩瑜。
图片来源于网络
《论语》中有几处记载,是弟子或其他人在向孔老夫子请教或讨论对于管仲的评价时,孔子说的话。关于管仲是否节俭、是否知礼,孔子的回答是否定的;而关于管仲是不是“仁人”,孔子的回答则是肯定的。孔老夫子的意思很明确:评价一个人,要看大事,要看全局,要看他所做的事对国家对社会是不是很有贡献。如果大的方面有贡献,小的毛病缺点就不必很去追究。
图片来源于网络
正如孔老夫子在回答子贡疑问时所说: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管仲辅佐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天下非乱之事,让社会重回正轨,国富民强,周边的野蛮族群才不敢侵扰华夏大地。若不是管仲,我们可能都要被周边野蛮族群所奴役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孔子是古之圣贤,管仲是一代名相,远非我们常人所及。但是,我们常人同样也有闪光之处,同样也有瑕疵之污。评判他人,评判自身,同样也要观整体,察大局,瑕不掩瑜。
亲爱的读者朋友,不知您有何高见?欢迎您在评论区留言评说。
图片来源于网络
注:《论语·八佾》(节选)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论语·宪问》(节选)
1.子路曰:“桓公*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2.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3.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