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思考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在没有文字的时代,用什么方法传承文明最有效?
人类语言有几十万年的历史,而有文字的历史只有几千年。
人类语言在远古时代就是通过一代又一代人口耳相传的。其中儿歌和童谣功不可没。
古典语言都是讲究音律的,这对儿童学习语言非常有利。
为了更流畅更好听更容易传唱,往往需要调整语序——单词在句子中的位置,这就需要有语序的自由——不论把单词放子句子的任何位置,其语法功能都不会改变。
要享受语序自由就必须想办法区分句子的主语和宾语。这就是主格和宾格的由来。有主格和宾格变化的语言,通常都享有相当的语序自由。
事实上,古人区别主语和宾语的办法非常简单——就是简单地改变宾格词尾的读音。就像汉语中把“我wo”变化为“吾wu”。这里并没有什么高深的含义,只是为了让听众能正确理解意思。
有一点希望家长朋友特别注意:语法的作用就是帮助人们把话说清楚,所以用不着过多解释,更不要弄成复杂高深的学问。
PIE(原始印欧语)至少有8种格变化。
表面上看,感觉挺复杂。但是,您只要从人类学习语言的最基本规律看问题,就会豁然开朗。
语言学家通常用梵语为例来解释印欧语的格变化,因为梵语较好地保留了8种格变化。
印欧语系其它语言的格变化或多或少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简化,如拉丁语、俄语通常用6种格变化,而希腊语和古英语通常有5种变格,德语保留了4种格变化。
事实上,主格就是名词的本体,不存在变化的问题。所以,只要再注意一下宾格的变化就可以了。
大家可以利用上面的表格,大概了解一下这些语言的主格和宾格的区别。如拉丁语lupus(表“狼”,单数主格),变化-us变-um就构成单数宾格lupum。
一定要牢记:在没有文字的时代,人类传递信息的最重要手段就是通过声音。
强烈建议家长朋友和孩子一起用《谷歌翻译》听听拉丁语lupus和lupum在读音上的差别。看看一个字母之差会产生多大的读音变化。
很多中国学生学习很长时间也没有搞清楚house(房子)和horse(马)的区别,根本的原因就在没有搞清楚这2个单词在读音上的区别。house和horse在读音上的差别巨大,任何人都不会把它们弄混。
同理,罗马帝国的孩子也绝对可以特别清楚地区别lupus和lupum。
成年人看到的往往是主格和宾格在拼写形式上的不同。而对母语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区别是读音上的不同。只要听一遍,就立即知道它们在读音上的区别。根本不需要了解什么是主语,什么是宾格。
成人学习外语往往重文字而轻语音,这会把原本十分简单的问题严重复杂化。准确地说,是本末倒置。最大的可能是,学习5~10年英语依然听不懂、读不好,更谈不上说清楚、写明白。
大家在网上可以找到介绍一位俄罗斯4岁女孩会说七种语言的视频,其中包括汉语。对这样的孩子来说,学习外语就像玩游戏——简单快乐的智力游戏,根本不知道什么是难!
成年人学习外语难,病根就在不能像孩子一样集中精力听。成年人有太多的杂念,太多不必要的执着。想要快速解决听力和发音问题就一定要学习像孩子一样思考问题。
孩子不懂语法术语,所以,语法并不是学习外语的前提。孩子一定是先听懂再学会说,所以,听懂是学习外语的最重要基础。
请牢记:成年人多了解孩子如何学习语言,尽量像孩子一样学习。
在听懂会说的基础上,记单词学语法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具体到格变化,孩子是通过耳朵来区别主格和宾格,而成年人往往是通过单词的拼写来区别。
如果您是通过在听懂的基础上再通过文字了解主格和宾格的区别,再学习其它的格变化就一定是事半功倍。
除了主格和宾格,德语保留了属格和与格。
事实上,属格就相当于英语中的“名词’s”或“名词 of 名词”这样的变化,还有汉语中“名词 的 名词”。
要注意:英语和汉语中,修饰其它名词的名词,位置是相反的。如“中国银行”对应英语是“Bank of China”。汉语中的“中国”在前,而英语中China在后。这是因为,印欧语系语言通常把修饰名词的部分放后面。因为名词是最重要的,而修饰部分只是辅助性的。
人们把名词的修饰部分称为定语,通常由形容词担当,有时也会用名词或其它词类当定语。英语中,把修饰名词的句子称为定语从句。
大家可以理解为属格就是用名词作定语方法。当然实现的方法依然是变化读音。单词拼写的变化只是用来记录这种变化。如they的属格是their,极其简单的读音变化。
请牢记:格变化是用耳朵来区分的。
与格就更简单,只要会使用汉语中的“给”,就肯定可以瞬间理解什么是“与格”。与格中的“与”就是给予的意思。随便找几个中英文对照的句子就可以理解什么是间接宾语。在有格变化的语言中,间接宾语要用与格。
【德语】Ich schickte dem Mann(e) das Buch
字面意思是:I sent "to the man" the book.我把书寄给了那个人。
只不过,德语中的名词变格通常是通过冠词的变化实现,所以只要认真搞清楚冠词的变化就基本上掌握了德语的名词变格。
德语dem Mann(e)是der Mann的与格,现在通常不用再加e。
在搞清楚主语和宾格的基础上,德语的与格非常简单。
有很多朋友说某某语的语法很难,根本原因是您没有真正听懂。
在搞清楚主格、宾格、属格、与格的基础上,再学习夺格、位置格、工具格就肯定不会再感觉难了。
由于梵语、希腊语、拉丁语、俄语、德语的格变化都或多或少有了融合现象,所以,不要简单地按照字面理解各种格变化。
如拉丁语中的夺格又称状语格,表“手段(或)工具、施事者、伴随、方式、地点、时间都会使用夺格。也就是说,拉丁语的夺格已经不是原来单纯的夺格了,所以,必要时也需要通过增加介词来区别。
当然,一定要牢记:万变不离其宗,所有的格变化都是通过变化读音实现。
切记:不论一种语言有多少格变化,都一定是本民族的孩子可以轻松掌握的。
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的梵语教学视频,我最喜欢的是那首辅音字母歌。最大的收获是:印度的孩子学习梵语都是先练习听然后再学会说(唱),梵语的8种格变化都是在听的过程中慢慢熟悉的,并不会感觉有多复杂。绝对不会有孩子先背语法术语再学习变格。
大概了解格变化,性和数的问题就随之解决。
古人看待事物都是分阴阳的,中国古代不仅分阴阳而且还有专门的阴阳学说。通过汉语了解什么是阴阳,再学习中性就肯定易如反掌。
古人区分单数、复数和双数(两个),现代英语中通过增加both对应双数,通过增加all表“复数”。汉语中通过增加“~俩”表“双数”,通过增加“~们”表复数。
再次提醒:一种语言不论有多少格变化,都一定是本民族的孩子可以轻松掌握的。不论一种语言有多少种格变化,都会有主格和宾格的区别。
所以,学习印欧语系的格变化,一定要从了解主格和宾格开始。世界语和英语都是最好的开始。大概了解原始印欧语的格变化,再学习德语和英语的变格就非常简单了。
我们再稍微了解一下英语的变格。
英语受法语的影响,名词的格变化基本消失了,只有人称代词保留了主格、宾格、所有格(也就是属格)的变化。
英语表“他们”的they是主格,而them是宾格,their是所有格(也就是属格)。
大家仔细比较就会发现,这几个单词的区别就只是词尾的读音不同。任何人(不论母语是不是英语)只要稍加提醒,都可以很好地通过耳朵区别它们。
请牢记:屈折变化的本质就是通过变化单词的读音实现相应的语法功能。在没有文字的时代,这是最简单、最经济,孩子们最容易掌握的方法。
英语、法语和汉语一样,用语序确定句子的主语和宾语。主语在动词前,宾语在动词后。英语人称代词虽然有格变化,但也不会随便改变语序。
如果您在心理上不再害怕格变化,再学习印欧语的动词变位就会很轻松了。
和格变化相比,原始印欧语的动词变位要简单得多。
如果您能了解希腊语、拉丁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中的任何一种语言的动词变位,就一定很好理解:原始印欧语的动词有三种数(单数、双数、复数)、三种人称(第一、第二、第三)共计9种变化。
原始印欧语的限定动词——直接为主语服务的动词(中间没有其它动词)要根据主语的人称和数的不同而产生变化。这就是所谓的主谓一致。当然,使用的方法同样非常简单——就是通过简单地变化读音来区别。
特别提醒:学习印欧语系语言的名词变格和动词变位,最重要的是练习听力。在听懂的基础上,一切的语法难题都会烟消云散。
有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特别值得家长朋友们思考:很多中国孩子学习5年甚至10年英语依然读不懂英语书,这是多么可怕的现实。
如果您继续坚持让孩子用死记硬背的办法记忆单词学习语法,就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现在的家长绝大多数都有高中以上的学历,都至少学习过好几年的英语。如果您借助词典都读不懂英语书,就真的应该认真反思一下自己的学习方法。千万不要让自己的孩子再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南辕北辙。
特别想对您说的是:任何人只要坚持在听懂的基础上再通过了解词源记单词学语法,最多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借助词典读懂英语原版语法教材。
原始印欧语动词本来并没有复杂的时态,主要只区分完成和未完成2种情况。希腊语、拉丁语和它的后代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等语言中的将来式(时)实际上是在公元前2千年前时日耳曼语族和意大利-凯尔特语分离以后才产生的。
英语、德语、荷兰语动词并没有表“将来”的将来式(future tense),它们的所谓“将来时”是通过助动词加不定式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