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有一位友人最近深受“话多”的困扰,原本就是性格很开朗的女孩子,再加上从小也没经历过什么大风大浪,即便是已经开始工作了,还是有着孩子的天真和单纯,尤其是在职场上。
刚进入公司时,同事们都很热情,也积极的帮助自己,在大家的带领下,她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进步也很快。
她把同事都当做朋友,所以很多话也喜欢说给大家听,其中就包括自己家里的情况。
一个偶然的情况下,她经过同事介绍认识了其他公司的员工,他们都成了朋友。
大概半个月之后,她发现自己父母公司的业务线总是被掐断,起初也没在意,直到后来她听见父母说了截断业务线的对家公司名字,才恍然大悟。
自己交的哪里是朋友,只是被同事摆了一道,被父母公司的对头欺骗利用。
其实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也很常见。
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的道理,还是有很多人不明白。
大家总是在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切忌交浅言深。现实中,却很少有人真的做到。
有人会说,自己是奔着交朋友的目的去的,朋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坦诚。
道理是没错,可是你怎么确定对方就是值得交心的朋友呢?
每当交朋友的时候,大家总会习惯性的忽略一个现实——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今天他人可以跟你成为朋友,明天就可能因为其他的利益跟你翻脸不认人。这个时候,你曾经掏心掏肺的话,全都成了对方攻击你的利器。
不能告诉敌人的事,也别让朋友知道。
达列夫说: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过多透露的信息,都是由于没有建立边界感所导致的。
边界感这个概念,很多人都已经熟知,但是却鲜少有人真正建立起心理上的边界感。
所谓的边界感,就是每个人所独有的空间,无论是情绪、情感还是思维,只要有边界意识,在任何一段关系中,都懂得适可而止,不会轻易介入。
正如德国哲学家叔本华所提出的“刺猬的困境”的道理:在最佳的距离下,相互取暖。
人类交往更是需要这样的边界意识,社交是极其考验分寸和原则的。但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容易模糊界线,导致了个体间难以保持一定的界线,从而滋生出很多麻烦和问题。
很多人交朋友,就是脑门一热,两三杯酒下肚,就觉得能够跟对方促膝长谈。
这样的人,往往都是缺乏边界意识的人,也是典型的容易“多嘴”的人。
他们可能会把友谊放在人生的重要位置上,所以对朋友相当的真诚、实在,很多知心话也会放心的跟自己的朋友讲,其中当然包括自己的秘密。
但是这样的观念其实是很危险的,毕竟每个人都需要自己的隐私空间。
隐私空间不仅仅意味着私密,更意味着自己手里的底牌和安全感,有些朋友是值得信赖的,他们不会背后捅刀子,但是难免会对你的一些秘密耿耿于怀。
例如,今天你告诉你的姐妹,你喜欢某个男生,并且打算告白,她表面上没有变化,心底里却波涛汹涌——因为她也喜欢那个男孩子。
如果她对你是真的关心,你们是真的关系够铁,那么她可能会把自己的情愫扼*在心底;但是如果她是个绿茶特质的女生,那么你这段感情几乎可以告破了。
嘴巴快过脑子,什么想法都往外说,运气好就不会被歹人所利用,倘若运气不好那就不好说了。
鲁迅说:“沉默是最高的轻蔑,最高的轻蔑是无言。……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沉默是金这样的话,仔细品品真的很有深意。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主说话权、发表权,但是那些地位越高的人,越是沉默寡言。
历史经验早已告诉过我们,祸从口出很常见,小人也是防不胜防。所以除了在大是大非前,那些权势和地位高的人,很少发表自己的想法。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之处就在于,明明是同一句话,但是在不同人眼里却有不同的意思。
哪怕就是这篇文章,也同样会有人接收到不同的讯息,发表不同的看法和言论。
说到底,因为人心难以识清,所以有些话,说给自己听吧,不必张扬出去。
做人都给自己留条底裤,今后哪怕遇到险恶,也不至于过于狼狈。
当然了,这个世界还是很美妙的,很多人都是值得深交的,至于话要怎么说,就因人而异了。
- The End -
作者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Behavior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