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评分,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最近,“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年轻人报复性挤爆3.5分饭店”等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不少网友共鸣。许多网友在评论区分享了自己在高分网红餐厅“踩雷”、爱吃的餐厅却只有3.5分的经历。一些年轻人在频频被花里胡哨的网红餐厅、真假难辨的探店视频“忽悠”之后,逐渐走进“低分餐厅”,发现了不少明珠蒙尘的好店。
相信评分,
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
“我在哈尔滨吃过最好吃的一家安徽板面店,一看评分只有4.0。”这是“评分低的店可能更好吃”热搜下网友发布的一条帖子,喜欢的店铺在评价软件上评分很一般,甚至在某些平台查无此店。
这一现实反映的是一些点评类App注水严重,失去了真实性。每一次新媒介技术的出现,都会给人们的社会方式带来巨变,构建出与以往社会截然不同的场景。美食点评App的初衷是通过素人评分机制,帮助人们快速找到目标,将餐厅口碑的口口相传升级为以分识店。技术是中立的,但也容易被利用。
似乎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你摩拳擦掌、准备开吃一顿美味的火锅时,一位服务生很有可能在此刻走上前来,带着礼貌的笑容,用温柔的声音说:“如果您带图在大众点评上给我们店留个三十字五星好评,我们可以送您一份甜品或者饮料哦。”也有一些店铺更加直白,堂而皇之把写好评送菜品、送饮料等标语明晃晃地写在桌上的牌子上。
对顾客来说,点击选择五星评价、随手拍摄两张照片,只是举手之劳,还能获得店家赠送的免费小礼物,何乐而不为?唯独没有被考量的要素就是,这家餐厅的菜品是否真的值得满五星的高分。
这些顾客尚且是站在消费者角度完成消费评价的。还有一些餐厅,会特意付费雇用拥有一定粉丝量的博主前来吃饭并发布“探店笔记”进行好评。
小红书博主林山(化名)表示,店家会建群给博主们发布好评模板,内容包括探店好评中必须涉及的关键词、包含的美食图片等等,一单寻常的交易,商家根据预算及博主的粉丝量会支付50到500元不等,如果博主的影响力更大,报酬还会更高。
这么看来,即使一家店铺在大众点评等软件上好评如潮,也不一定是完全真实的消费者评价。可能用户反复刷到的“好吃到失语,我看谁还没有去过!”的餐厅,只是发布者在进行收费好评的宣传产物罢了。所以更多人认为,与其相信评分真不如相信自己的舌头。
评分3.5至4分之间的餐厅,
更易获得意外惊喜
报复性挤爆3.5分餐厅,实际上是年轻人对好评掺水现象的一种反抗。他们选择放弃通过高分挑选餐厅,甚至反其道而行之,试着走进社交媒体上无人问津、点评软件上差评常见的低分餐厅。虽然也有“不愧是低分餐厅”的踩雷时刻,但有时,也会吃到意料之外的美食、发现意料之外的惊喜。
在探索的过程中,年轻人摸索出一套口口相传的“低分餐厅探店指南”:在评分3.5至4分之间的餐厅中用餐更容易获得意外之喜,评价中清一色“服务态度差”“老板态度恶劣”却还能开好几年不*的店铺,可能依凭的是真正的美食。
“某些看起来毫不起眼的小店,进去会让人刮目相看。以前老去一家卖刀削面的小店,本来只是想凑合一顿,却发现店里的炒菜意外好吃,新鲜的食材现炒,亲眼看着大厨颠勺,带着锅气。过油肉、木须肉、回锅肉,简直是我近十年吃过最好的。”博主“此间山羊”说,这种小店始终稳定,来的都是熟客,吃了就惦记。
“低分餐厅”也能出现惊喜的原因不难找到。习惯了直接在点评软件上打满星的消费者似乎已经遗忘了每个评分的本来含义:三分是“一般”,四分是“还可以”,而五分是“很棒”。事实上,“一般”和“还可以”才是我们评价餐厅食物的常见看法;而代表“很棒”的五星,则是部分餐厅高分营销后造成的“评分膨胀”。
此外,一些街头巷尾令人惊艳的家常菜馆,消费者往往以不常使用社交媒体、评价软件发布餐厅好评的中老年消费群体居多,即使被街坊邻居们一致赞美好吃,也很少多几个线上的好评。“酒香”由此被锁在“不是高分”的深巷子中,只有真正走进餐厅品尝,才能发现这份被线上评分困住的惊艳口味。
观点
对过度刷分行为
平台应跟进筛选、加强监管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评分在各种营销操作下演变成庞大的、组织化的“产业链”,埋没了自发的、真实的顾客评价,饭馆的高评分更多代表了“氪金、烧钱”的多少,而无关菜品与服务好坏,那对平台、商家、消费者而言都不是个好消息。“3.5分饭店”受热捧,本质上就是人们对各种营销手段下的评分产生了怀疑。
客观来说,部分商家热衷于刷好评的行为背后,既有希望靠营销走捷径的心态,也会有被迫跟着“卷”的无奈。但是这种虚刷高分的乱象不仅会扰乱正常的市场竞争,降低点评类App的可信度,也难免会引起不少食客的逆反心理。
在国兴智库董事长朱峰看来,把自主选择权归还给消费者,不干扰、不侵犯,才是美食榜单、评分甚至所有数字经济经营者的正确出路。滥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消费推荐,是建立在侵犯消费者隐私基础上的人为操控,依赖骗好评、赚高分、买流量换取的客流量和曝光度并非长久之计。
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不得以虚构交易、编造用户评价等方式进行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就此而言,不管是通过赠送菜品或给予优惠换取好评,还是以免费吃大餐等形式邀请大V写下“夸夸文”,都涉嫌虚假宣传。
作为平台,也应该对商家过度刷分等不合理行为进行跟进筛选和监管,这样才能保持平台的信任值。否则,最严重的后果是用户逐渐离场,最终仅剩平台、商户和“达人”深陷自嗨式的营销游戏。
年轻人消费观念的转变很明显——更加务实,注重性价比,把实际需求放在首位。他们清楚,线上评价软件是挑选餐厅的一项辅助工具,并非挑选过程中的全部依凭。只有当食物真正送进嘴里的一瞬间,才会知道一道菜肴的真正口味、一家餐厅的烹饪水平。与其迷信冷冰冰的数据,不如追求自己的真实感受。
(综合大众日报、国是直通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