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手不释书/即书诗四句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烨然若神人
C.必无所疑乃已/惧其不已也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孙权据有江东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呼 老 兵 诣 道 边 酒 垆 对 坐 痛 饮 咨 其 风 土 考 其 区 域。
(3)根据选文,概括亭林先生“所诣渊涵博大”的原因。
【翻译】顾炎武(字亭林)先生从小到老都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瘦弱的马随身。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古代驻军防戍的军事建筑),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他就翻书详细地订正,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即使遇到亲朋好友也不打招呼,有的时候因此从马上跌落,也不后悔。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参考答案】
(1)答案:C。
分析:A.“手不释书”,“释”是放下的意思,成语“手不释卷”是相同的意思,意思是手上不放下书本,“书”是名词,书本之意义;“即书诗四句”,出自《伤仲永》,意思是立即写了四句诗,“书”是动词,写的意思。故意思不同。
B.“若与平生所闻不合”,意思是如果发现与自己以往了解的情况不相符合,“若”是如果之意;“烨然若神人”,出自《送东阳马生序》,意思是衣着神态光彩照人像神仙一样,“若”是好像之意。故意思不同。
C.“必无所疑乃已”,意思是一定要毫无疑问才停止,“止”是停止之意;“惧其不已也”,出自《愚公移山》,意思是担心他不停止(挖山),“止”也是停止之意。故意思相同,选C。
D.“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意思是就跨着马鞍默默背诵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据”是动词,跨着的意思;“孙权据有江东”,出自《隆中对》,现在新版统编教材没有选入,孙权占据江东,“据”是动词,占据之意。虽然都是动词,但不同意思。
(2)答案: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分析:句子意思是: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考察当地的地理。断句首要的是先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意思分层断开;此处还可根据主谓宾来断句。
(3)答案: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
分析:从“书不释书”可看出“勤奋好学”;从“咨其风土,考其区域”可看出“注重实地考察”;从“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可看出“治学严谨”;从“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可看出“学习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