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林先生有什么品质,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好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16:23:06

导语:顾炎武,字宁人。初名顾绛,字忠清,入学后改名为顾继绅,加入复社又复名顾绛。清军攻占江南后,顾炎武投身于抗清斗争中,因为非常敬仰南宋时文天祥的门生王炎午,欣赏他的品行,故改名顾炎武,又作炎午,字宁人,又字石户。为了便于抗清斗争,又化名圭年,号涂中,学者称他为亭林先生。明神宗万历四十一年(1613)出生于江苏昆山一个名门望族,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病逝于山西曲沃。他的一生著作丰富,其中代表作有《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记》等。本文简要分析他的经世致用思想。

亭林先生有什么品质,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好(1)

顾炎武

1.顾炎武经世致用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顾炎武出身于江南大族的家庭,他的高祖、曾祖和祖父都中了进士,担任官职。顾炎武的高祖顾济是正德十二年(1517)的进士,历任行人、刑科给事中赠中宪大夫、江西饶州知府;他的曾祖顾章志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的进士,先后担任贵州和山东的按察使、应天府尹、南京兵部右侍郎;他的祖父顾绍芳是万历五年(1577)的进士,曾做过翰林院检讨、经筵日讲官、知制诰等官职。

优越的家庭环境为顾炎武提供了安心读书的环境,家中丰富的藏书使他大大开阔了眼界,再加上祖父的悉心培养,顾炎武具有了丰富的学识。他的祖父为官,给了顾炎武接触时局的机会,他的继嗣祖父顾绍芾十分关注当时的政局变化,从万历四十八年(1620)到崇祯九年(1637)的十七年间,他为了了解最近的时局信息,专门将这十七年间的政府公报《邸报》每一期的重要内容都抄写下来,每一张草书二千字,共装订成二十五册。

亭林先生有什么品质,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好(2)

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

顾绍芾的经世思想对顾炎武影响很大。顾炎武在17岁时就加入了复社,复社的知识分子批评朝政,对抗宦官集团,以天下为己任,对顾炎武的思想影响很深,他在这里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如陈子龙、归庄、方以智等,清军占领江南后 ,他先后参与南明弘光、隆武政权,积极组织抗清,但是在清军的血腥镇压下,这些抗清斗争全都失败了,残酷的现实给予顾炎武沉重的打击,使他静下心来对明朝灭亡的惨痛教训进行了反思。这些经历都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亭林先生有什么品质,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好(3)

顾炎武墓地

2.经世致用思想的理论渊源


经世思想是儒家“内圣外王”理想中“外王”的表现。“经世致用”一词可以追溯至《易经》:“象曰云雷屯,君子以经纶。”顾炎武从小饱读儒家书籍,自然对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经世思想钦佩不已。但是在他的那个时代,宋代以后程朱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已经占据统治地位,程朱理学和王阳明心学注重个人内心修养,对儒家传统的经世致用思想不够重视,再加上科举考试中只考八股文的规定,致使知识分子读书严重脱离实际。

明末政治动荡不安,明王朝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内有农民起义,外有满清虎视眈眈,在这种内忧外患形势下,顾炎武更加反对空谈义理,在明朝灭亡之后,他对这种认识更加深刻,他说道““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

亭林先生有什么品质,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好(4)

首页 12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