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70年代,灵丘内燃机务段第三期内燃学习班合影。梁俊生供图
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用10年的时间建成了北京永定门至山西原平长达418公里的京原铁路。随之,在灵丘建起一个起步就是动力为柴油内燃机的机务段——灵丘内燃机务段。
灵丘内燃机务段位于山西灵丘县境内,隶属雁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据灵丘县志描述:“雁门关外有人家,不养桑蚕不种麻。早穿皮袄午穿纱,背靠火炉吃西瓜。六月雨过三头雪,遍地狂风起黄沙。白里不见梨枣树,三月哪得桃杏花。”京原线在灵丘设车站,方位大致居于整条线路中部。为满足机车换修和司乘人员换乘之需,灵丘内燃机务段只得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筹建而成。
灵丘内燃机务段1972年建段初期,急需各类人才,特别是机车司机。段里先是从云南昆明等地招调回一批男司机,后又从太原、介休、运城、临汾、榆次等铁路单位陆续招调30多名行车单位的女职工,调入后定向培训从事机车司机工作。这些女职工都是20岁出头,觉得开火车新鲜,当女司机很神气,有的不顾家人反对执意报名,几经转车来到灵丘。这批30人的女职工与男职工一同参加内燃机车司机培训,一同登上机车实习、出乘,有的女司机在京原线上最长跑龄达10年。
这10年中,有8人考上了正司机,还成立了两个三八女子包乘组。每台机车由4名正、副司机轮乘。女司机与男司机同工同酬,不分昼夜牵引客货列车往返于原平、太原、丰台、永定门,出乘一趟车下来要10个小时以上。
那些女司机戴着劳动布做的工作帽,穿着劳动布做的工作服,戴着雪白的线手套,脖颈上围个白毛巾,十分精神。因为热爱这项工作,女司机们个个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退乘回到单位,她们要把火车头里里外外擦个干净,并自己更换磨耗过限的闸瓦。新闸瓦有十几公斤重,她们从不请男司机帮忙,憋足一口气,换起闸瓦来比男司机还利落。
那个年代,铁路行车调度指挥还没有全部自动化,机车与车站也没有电台,火车司机还得在行车途中接收车站工作人员递送的路牌,这活儿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当她们驾驶机车途经不停站的车站时,需要降低车速,由副司机接过车站值班人员递上的行车路牌。只见她们一手抓住机车门外的手把杆,伸出另一只胳膊去揽接路牌,即“行车授受器”。有时车速降得不够理想,她们在目测准确和出手恰好的同时,手腕、胳膊免不了被形似套马圈的金属路牌碰擦。最让男司机们佩服的是,女司机们在学技术上个个争先,肯下功夫。她们一有空闲时间就学,不懂就问,在单位练习机车检查,回到宿舍默写或背诵操作规章,谁也不甘落后。
一直到了1985年,这批30人的女乘务员还有半数的人驾车奔跑在京原线上。曾经,她们可以去从事地勤、统计、打字等轻松点的工作,但没人愿意改行,她们就想当个“女大车”。
火车司机昼夜驾车,责任非同小可。对这些女司机来说,她们选择了这个岗位就无怨无悔。一年四季,寒来暑往,这些女司机们巾帼不让须眉,用青春与汗水为铁路运输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在那个对工作热爱如火的年代,这些女司机为灵丘内燃机务段的运营、为完成京原线客货车运输任务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可以说,这些女司机的职业选择代表了一代青年人的人生志向和理想追求,在原太原铁路局机务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