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门关前雁南飞下一句,大雁南飞知冬寒下一句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17:18:15

雁门关前雁南飞下一句,大雁南飞知冬寒下一句(1)

本文约 4500 字

阅读需要 12 min

“哥哥你走西口,小妹妹我实在难留……紧紧拉住哥哥的袖,汪汪的泪水肚里流,虽有千言万语难叫你回头,只盼哥哥你早回家门口……”《走西口》,这首曾流行于晋陕地区、传唱于长城内外的民歌,道尽了移民之路的艰辛,寄托了他们的真情和乡愁,展现了一部跨越300余年的移民史诗,掀起了中国北方的一次移民浪潮,推动了沿线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近日,中国民族报“道中华”对包头医学院刘忠和教授进行了专访,为我们揭开那段尘封的历史。

雁门关前雁南飞下一句,大雁南飞知冬寒下一句(2)

▲“走西口”剧照。(图片来源:江西卫视)

穿梭口内口外的“雁行”人

“走西口”又称“走口外”“走场子”“跑口外”。“走西口”较之“闯关东”相对略晚一些。人口迁出地以山西的中北部为主,辅以山西南部、陕西榆林地区、河北和甘肃的临近地区,“走西口”人口规模前后多达数百万。人口流入地主要是今内蒙古西部地区。

清初,在今晋、陕长城以北、鄂尔多斯南缘有一条“禁留地”,也称“黑界地”“白界地”。清政府规定,明长城以北50里以内的地方不允许长城以南的民众越过长城向北去,也不允许蒙古人到这些地方放牧,故称为“禁留地”。

1696年秋冬至1697年春夏间,康熙皇帝在第二次(康熙三十五年)和第三次(康熙三十六年)亲征噶尔丹时,看到鄂尔多斯及临近的归化城土默特、察哈尔左右翼地区有大片的土地适合耕种,当地人口较为稀疏;而晋、陕等地,特别是山西北部大同、朔州以及陕北多山地、沙地,地狭民稠,于是虽为封禁政策,但对于民间的人口移徙,并没有实行严格的管控。首先,出现了穿梭于口内口外的“雁行”人。他们春天北上口外种地,到了秋收完后才能再回到老家。因像大雁一样南北依候而行,故称为“雁行”。以今呼和浩特旧城(明代归化城)为中心的内蒙古西部地区,就成为明长城各口以南老百姓的首选之地,拉开了“走西口”移民大潮的序幕。民谣“雁门关上雁南飞,归化元宝如山堆。山西亢旱没啥事,归化一荒嘴揪起(饿肚子)”说明口外已成为口内人们理想的生存之地。

雁门关前雁南飞下一句,大雁南飞知冬寒下一句(3)

▲“走西口”剧照。(图片来源:江西卫视)

雁门关前雁南飞下一句,大雁南飞知冬寒下一句(4)

首页 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