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数学手抄报,全等三角形的手抄报内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5 21:45:07

等号与不等号的由来

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数学手抄报,全等三角形的手抄报内容(1)

等号“=”与不等号“>”、“<”,从小学用到现在,都是我们最熟悉的符号了.

你知道它们的由来吗?人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这些符号的呢?

说来话长.16世纪中叶之前的数学书中,都还是用单词表示两个量的相等关系的.直到1557年,英国数学家列科尔德在他的论文《智慧的磨刀石》中提出:“为了避免枯燥地重复isaequalleto(等于)这个单词,我认真比较了许多的图形与记号,觉得世界上再也没有比两条平行而又等长的线段,意义更相同了.”这位伟大的数学家很有创见地用两条平行且相等的线段“=”表示“相等”,“=”叫做等号.

当时,也有人用其他符号表示过相等关系,数学家笛卡儿在1637年出版的《几何学》中,还曾用“无穷”表示相等关系.

17世纪,德国数学家莱布尼兹,在各种场合大力倡导使用符号“=”,在他和其他数学家的共同努力下,这一符号才逐渐被世人所公认.

至于不等号“>”和“<”,其经历就更多了.1629年,法国数学家日腊尔在他

的《代数教程》中,用象征的符号“ff”表示“大于”,用“§”表示“小于”.例如,A大于B,记作:“AffB”;A小于B,记作:“A§B”.

1631年,英国数学家哈里奥特创造了符号“>”与“<”,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这就是我们使用的不等号.

那时,还有数学家创造过其他符号,例如,数学家奥乌列德曾于1631年采用“见下图左”与“见下图右”分别表示“大于”和“小于”.

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数学手抄报,全等三角形的手抄报内容(2)

又如,法国数学家厄里贡曾在1634年采用一些看来并不简便的符号表示不等关系,如用“a3|2b”表示“a>b”,用“b2|3a”表示“b<a".

那些繁琐的记号,逐渐被人们所淘汰,只有哈里奥特创造的符号“>”和“<”,由于它们的简便性,在数学中广为传用,为人们所接受和认可.

由等号“=”与不等号“>”和“<”还引申出一些其他数学符号,例如,全等

“≌”、恒等“≡”相似“∽”近似“≈”、近似“≐”、不等于“≠”、大于或等于“≥”、小于或等于“≤”、远大于““如下图左””,远小于“见下图右”、不大于“≯”、不小于“≮”等.

------左边是远大于号,右边是远小于号-----

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数学手抄报,全等三角形的手抄报内容(3)

利用全等三角形测距离数学手抄报,全等三角形的手抄报内容(4)

数学中的符号太多了,它们的出现,都是为了数学表达的简捷方便,有了这些符号,我们就能简单明了地表达数学推理与求解过程.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