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见《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下焦肾阳虚衰而致手足厥冷为下厥;同时因阳气虚不能摄纳阴血而上窍出血为上竭。
应用领域下厥上竭可导致下厥上竭证,下厥上竭证为疾病危候,故各医家均认为“难治”。《伤寒缵论》卷上云:“下厥者,少阴居中,不得汗而热深也;上竭者,少阴之血尽从上而越竭矣。少阴本少血,且从上逆,故为难治。”《伤寒溯源集》卷9:“名曰下厥上竭者,谓寒热之厥,皆起于下也。《素问·厥论》云: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其必起于足下者,阳气起于足五指之表,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也。乃以强发之故,鼓激起少阴郁伏之邪,自下而厥逆上奔,致阴血涌出而上竭其阴液,故名下厥上竭。然既在少阴,已属阴厥,寒凉在所难用;而阴血已动,温补又属难施。所以谓之难治也。” 下厥上竭证治疗宜滋阴回阳并进,方用六味回阳饮。
参考文献1、袁钟、图娅、彭泽帮、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年1月
2、原一祥.《汉英双解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