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很多人都“放飞自我”,浪到凌晨两三点才睡,日上三竿才起,过着颠倒黑白的生活。
结果假期结束后,无精打采、萎靡不振、“白天犯困,夜晚精神”,如何在假期结束后,把生物钟调整回来呢?
01
生物钟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聊一聊,什么是生物钟。候鸟南飞,草木生长,花开花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和生物的节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钟”。
“生物钟”,它是生物体内一个无形的“钟”,也是生物体为了适应周围环境变化而形成的内在节律。它是地球物种在进化的过程中逐渐演化出来的一个内源性的计时机制,用来调控我们的睡眠、觉醒、体温、免疫系统,甚至日常情绪的变化。
02
人体的生物钟是如何工作的
为何早上我们会自然醒,又为何晚上我们会困顿而眠呢?
科学家们早已为我们揭开谜底。2017年,三位诺贝尔医学获奖者以果蝇作为生物模型,从中分离出一个控制正常日常生物节律的基因,并得出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
他们认为,人体内存在一个内在的生物钟系统,人的生物钟就是内在生物钟与自然昼夜交替相互协调的结果。
我们内在的“钟”藏在大脑的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心(SCN)里,它作为一个内在生物节律“调节器”,通过调节基因的表达和蛋白质来维持人类的昼夜节律。
为了让生物节律更加精确,SCN也会“借鉴”外界的线索进行调节,而光,食物,噪音,还有温度等因素都可以作为时间的线索。
因为季节、昼夜,甚至是在几个小时内,每个时段的外界因素的特点和组合都不一样,这些外界信息能帮助大脑更加精准的校正你的生物钟。
比如,早上,温度微凉,小鸟始唤,一束晨光洒在窗台,照进了你的眼睛,通过视网膜的光感受器传输到SCN,由此发出的信号控制着全身的节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