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发展和传承的分论点,关于文化创新的分论点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6 05:53:59

【热点背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命脉。中华文明经历了5000多年历史变迁,在传承和弘扬中不断前进,始终一脉相承。着眼当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绝不意味着故步自封。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把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又弘扬时代精神、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的当代中国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经典表述】

◆标题

1.文化传承因创新而致远

2.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3. 让敬畏之光烛照文化传承

4.传承中国文化 激扬中国梦想

5.聚焦服务提效能 繁荣文化惠民生

◆分论点

第一组:

1.传承中华文化,要注重传统与现代融合。

2. 创新中华文化,要注重创意与市场融合。

3.弘扬中华文化,要注重引进与输出融合。

第二组

1.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不忘本来、继往开来。

2.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众人拾柴、讲信修睦。

3.弘扬传统文化,才能以民为本、家国天下。

第三组: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基因。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血脉。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命脉。

◆开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文化精至今依然历久而弥新,闪耀着恒久的思想光芒。既有针对个体的修身之道,诸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又有针对国家的为政之道,诸如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的理政观念。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也能够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需要我们深入挖掘,结合时代特点传承弘扬。

◆论证

“互联网+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客观要求。我国传统文化的衰落,既有历史原因,也有传统文化自身的原因。从内容来看,《道德经》《论语》等经典著作几乎都以文言文写成,这就给古文功底不足的人设置了个门槛,导致他们产生畏难情绪;从形式来看,我国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大多体现农耕文明的节日礼俗,与现代城市生活不相适应。而“互联网+传统文化”则有望改变这种状况,它不仅可以通过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形式传播经典著作的思想,而且可以推动改良传统习俗进而增强其活力。由此可见,要想更好地传承创新传统文化,就必须依靠“互联网+传统文化”。

◆结尾

文化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我们之所以回溯来处,发掘精神的河床,最终是为了向广阔未来奔涌而去。身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我们要发扬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承担起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责任,将中华文明传统文化融入中华民族全体国民的血液和精神里,让中华文明照亮世界大地。

思维拓展

1.文物保护:托尔斯泰曾说过:“历史是国家和人类的传记”。而文物则是传承历史的重要符号,也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更是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光阴不可逆转,但通过文物,我们都可以走进过去的光阴,感受过去的生活。

2.城市文脉:城市文脉是贯穿于一个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人类精神血脉,是这个城市在漫长时光中积淀的地域色彩和文化个性。生活在城市中的每个人都有义务保存好自已城市的文脉,因为这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资源和动能。

3.老字号:老字号的创新要建立在守住品质的基础上,不能通过“脑洞大开”盲目创新,也不能“唯娱乐化”走捷径侧新,而应牢牢把握“高文化附加值+高创意附加值”的特色,实现品位与潮流、品质与趣味的有机融合。

4.网络中国节:技术日新月异、瞬息万变,但传统文化不会老,国人的情怀更不会老。在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的时代,我们迫切需要重新认识、感受蕴藏和流淌在民族血脉中的传统文化,与节日相关的传说、美食、风俗、诗词就像是一枚枚“精神胎记”,总令人魂牵梦绕、心向往之,再丰富的物质生活也无法取代。

5.经典著作翻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是民族特质与集体人格的具体体现。传统文化需要现代表达。在文化异彩纷呈、丰富多元的当下,更应利用新颖的传播方式,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走进当下、融入生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