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阕: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1、掇(duō):摘取、拾取,动词。
2、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亮如皎月一般,何时才能摘取下来呢?这句是以明月来比如人才,以无法摘取明月来比喻无法得到人才。
3、断:断开、中断,动词。
4、绝:断绝,动词。
5、断绝:动词近义词连用。
6、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愁从中而来,无法断绝。指的是无法摘取明月的忧愁,其实也就是没有得到人才的忧愁。
7、越:穿过、越过,动词。
8、陌:东西向田间小路,名词。
9、度:度过、越过,动词。
10、阡(qiān):南北向的小路,名词。
11、枉:屈就、屈尊,用于别人,含敬意,助动词。
12、用:出力、效命,动词。因为“枉”是用于对方的,所以,这里的动词“用”的主语肯定得是“对方”,也就是曹操所请求的人才,而不是曹操自己,所以,在“用”字众多的语义之中选择,只有“出力、效命”这一语义是合适的,符合逻辑的。
13、相:相互,副词。
14、存:保存、保全,动词。
15、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如果知道何处有人才,宁愿度过千山万水前去访求,希望你能屈尊效命,让我们在乱世之中相互保全。
16、契:相合、相投,动词。
17、阔:离别、分别,动词。
18、契阔:动词反义词连用。
19、谈:谈论、讨论,动词。
20、讌:通“宴”,饮宴、聚会,动词。
21、念:惦记、怀念,动词。
22、恩:恩惠、好处,名词。
23、契阔谈讌,心念旧恩:不管是相聚,还是分别,大家在一起高谈阔论,燕饮聚会,分别之后,大家也会记住我往日对你们的恩惠。
第四阕: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乌鹊:指的应该就是乌鸦。
2、月明星稀:明月非常明亮的时候,在其光芒的压制之下,天上的星星就会显得非常稀少。这是曹操以明月自我比喻,把其他的诸侯比作星星,意思就是说,在他的压制之下,其他诸侯都显得不咋地,与其投奔他人,不如投奔他曹操。
3、乌鹊南飞:因为曹操是在中国北方,南方被孙权和刘备占领,所以,乌鹊南飞是比喻投奔孙权和刘备等其他诸侯。
4、匝:周、圈,环绕一周叫一匝,名词。
5、依:依靠、依仗、依赖,动词。
6、绕树三匝,何枝可依:绕着大树连飞三圈,又能有哪个树枝可以依靠呢?曹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才跑到南方去之后,再三寻找,也找不到可以依靠的诸侯。
7、厌(yā):压制、抑制,名词。
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高山挡不住更高的山,大海拦不住更深的海。这句话中,曹操是以高山和大海自我比喻,因为自己是高山,所以不会压制比自己更高的山,因为自己是大海,所以,自己不会去压制比自己更深的大海。言外之意就是大家都是人才,相互之间会惺惺相惜,更懂得相互尊重,能够让比自己更有才能的人发挥他们的才能。
8、哺:口中含嚼的食物,名词。
9、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个典故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篇章总结
这首《短歌行》的主题非常明确,曹操表达的就是自己求贤若渴的胸怀,希望天下的人才都来投靠自己,而不要去投靠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等人。曹操在其政治活动中,为了扩大他在庶族地主中的统治基础,打击反动的世袭豪强势力,曾大力强调“唯才是举”,为此而先后发布了“求贤令”、“举士令”、“求逸才令”等;而《短歌行》实际上就是一曲“求贤歌”、又正因为运用了诗歌的形式,含有丰富的抒情成分,所以就能起到独特的感染作用,有力地宣传了他所坚持的主张,配合了他所颁发的政令。
短歌行 (其二)
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崇侯谗之,是以拘系。
后见赦原,赐之斧钺,
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
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齐桓之功,为霸之道。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一匡天下,不以兵车。
正而不谲,其德传称。
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
赐与庙胙,命无下拜。
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晋文亦霸,躬奉天王。
受赐圭瓒,秬鬯彤弓。
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
威服诸侯,师之所尊。
八方闻之,名亚齐桓。
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第一阕: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修奉贡献,臣节不坠。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
1、西伯昌:即周文王,姓姬,名昌。殷商时居于岐山之下,被封为西伯,西伯即西霸,亦即,西方诸侯的首领。
2、周西伯昌,这句写的有点另类,曹操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和后面两阕中的“齐桓之功”和“晋文亦霸”之中的“齐”和“晋”相对应,虽然表达有点不通顺,但是,也没办法了。下一句“怀此圣德”,这句如果是我来写的话,最起码也要写成“圣德有怀”。
3、三分天下,而有其二:把天下分成三份,西伯姬昌就要占有两份了。这是以姬昌占有天下的三分之二但是不称王,继续顺从商纣王,来比喻自己虽然已经占据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但是不会称帝的美好行为。
4、修:整治、准备,动词。
5、奉:进献、进贡,动词。
6、修奉:动词近义词连用。
7、贡:贡品、贡献的物品,名词。
8、献:进献的物品,名词。
9、贡献:名词近义词连用。
10、节:操守、节操,名词。
11、坠:丧失、败坏,动词。
12、修奉贡献,臣节不坠:整治和进献贡品,没有丧失做臣子的操守。
13、崇侯:崇国是殷商在西方的重要属国,对殷商非常忠诚,首领崇侯在武丁时多次配合王师出征。
14、谗:说别人的坏话,动词。
15、是:助动词,表示肯定。
16、以:助动词,表示结果。
17、拘:拘留、拘禁,动词。
18、系:拘囚、囚禁,绑起来,动词。
19、拘系:动词近义词连用。
20、崇侯谗之,是以拘系:崇国的国君向商纣王进谗言,把西伯姬昌囚禁在羑里(今河南汤阴)。这种说法都是武王伐纣成功之后的说辞,其实,用最基本的逻辑去推理都会发现,一点谗言也没有,完全是实话实说,姬昌就是在暗中从事推翻殷商的事业。这两句既是用典,也是在影射现实,是在暗示他觉察出汉献帝皇后伏氏,及其父屯骑校尉伏完,曾勾结董承计诛曹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