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歌行全文讲解,短歌行解析全文视频

首页 > 教育 > 作者:YD1662024-04-07 17:26:06

21、后:后来,时间副词。

22、见:助动词,表示被动。

23、赦:宽免罪过、赦免,动词。

24、原:宽恕、赦免,动词。

25、赦原:动词近义词连用。

26、专:独占的、独用的,形容词。

27、征:征伐、发兵讨伐,名词。

28、得:得到、获得,动词。

29、称:称道、赞扬,动词。

30、后见赦原,赐之斧钺,得使专征,为仲尼所称:后来被赦免,赐给了他斧和钺,得到了使用独占的征伐权力,被孔子所赞美。

31、达:到达,动词。

32、及:达到,动词。

33、达及:动词近义词连用。

34、犹:仍然、还,副词。

35、奉:侍奉、侍候,动词。

36、事:侍奉、供奉,动词。

37、奉事:动词近义词连用。

38、论:陈述,动词。

39、叙:述说,动词。

40、论叙:动词近义词连用。

41、达及德行,犹奉事殷,论叙其美:因为已经有了很高的品德和行为,所以,仍然侍奉殷商,述说殷商的美好。

短歌行全文讲解,短歌行解析全文视频(13)

第二阕:齐桓之功,为霸之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

1、齐桓:指的是齐桓公,姜姓,吕氏,名小白。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公元前685~公元前643年在位),春秋五霸之首,姜太公吕尚的第十二代孙,齐僖公第三子。任内励精图治,起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帮助燕国打败北戎,营救邢卫两国,制止了戎狄对中原的进攻,联合中原诸侯进攻蔡楚,和楚国会盟于召陵(今河南郾城东北),还安定东周王室的内乱,多次大会诸侯,订立盟约,成为春秋时的第一个霸主。称赞齐桓公的“为霸之道”,就是看重“尊王攘夷”之道。可以说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之计就是对齐桓公“尊王攘夷”谋略的发挥和发展。

2、功:功劳、功绩,名词。

3、为:变成、成为,动词。

4、霸:霸主,诸侯之长,名词。

5、道:方式、方法,名词。

6、合会和、会聚,动词。

7、一:整体地、前面地,副词。

8、匡:拯救,动词。

9、齐桓之功,为霸之道。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一匡天下,不以兵车:齐桓公的功绩是成为霸主的方式。他九次会和天下诸侯,全面拯救天下苍生。但是,他拯救天下苍生的方式并不是依靠士兵和战车。春秋时齐桓公根据管仲提出的“尊王攘夷”“取信诸侯”的宏观图霸方略,曾采取了八条措施。在此八项措施的基础上围绕解决团结中原诸侯,与楚争斗,稳定周室等大的国际政治军事争端。先后组织举行了十五次会盟。其中意义重大的有九次,即“九合诸侯”。周襄王二年(前650),王子带勾结戎狄攻入王城(今河南洛阳),焚东门。齐桓公使管仲会秦、晋伐戎之师并戍守周室。此即“一匡天下”。

短歌行全文讲解,短歌行解析全文视频(14)

10、正:正直的、正派的,形容词。

11、谲(jué):诡诈的、狡诈的,形容词。

12、传:流传、传颂,动词。

13、称:称道、称颂,动词。

14、并:一起、同时,副词。

15、夷吾:即管仲,春秋时期政治家。《论语·宪问》:“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又谓:“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这是孔子在纂修春秋史时,唯独推崇齐桓公与管仲之功的赞词。

16、正而不谲,其德传称。孔子所叹,并称夷吾,民受其恩:正直而不诡诈,他的德行被传颂和称道。孔子曾经感叹他,而且还一起称颂了管仲,人民到孔子时还在感受着他的恩惠。

17、赐:赏赐,动词。

18、与:赐予、给予,动词。

19、赐与:动词近义词连用。

20、胙(zuò):祭祀用的肉,名词。

21、下拜:降于两阶之间,北面再拜稽首,此为当时臣对君之礼,后来泛指跪下而拜。

22、尔:如此、这样,名词。

23、天威:天子的威严。

24、颜:面容、脸色,名词。

25、咫(zhǐ):古代长度名,周制八寸,合今制市尺六寸二分二厘,此处用作形容词,非常进的,形容词。

26、尺:一尺为十寸,此处也是用作形容词,短小的、狭小的,形容词。

27、咫尺:形容词近义词连用。

28、赐与庙胙,命无下拜。小白不敢尔,天威在颜咫尺:周天子赐给齐桓公宗庙祭祀用的肉,并下令说不用下拜。齐桓公小白不敢这样,天子的威严就如同在自己脸前一样近。齐桓公会诸侯于葵丘,襄王使宰孔赐齐侯胙,曰:“以伯舅耋老,加劳,赐一级,无下拜”。对曰:“天威不违颜咫尺,小白敢贪天子之命,无下拜,恐陨越于下,以遗天子羞”。下拜登受。此即曹操所指的齐桓公虽有大功于周,却不敢受周襄王所赐之大礼事。

短歌行全文讲解,短歌行解析全文视频(15)

第三阕: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

1、晋文:即晋文公,春秋时晋国国君,曾出奔在外十九年,六十二岁时由秦送回即位。即位后整顿内政,增强军队,使国力强盛,又平定周的内乱,迎接周襄王复位,以“尊王”相号召。城濮之战,大胜楚军并在践土(今河南荥阳东北)大会诸侯,成为霸主。

2、亦:也,副词。

3、霸:称霸,动词。

4、躬:亲自、亲身,副词。

5、天王:指周天子。

6、受:接受、承受,动词。

7、赐:(被)赐予,动词。

8、圭:古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形,下端正方。中国古代贵族朝聘、祭祀、丧葬时以为礼器。依其大小,以别尊卑。又作珪。

9、瓒:古代祭祀时用的玉勺子,名词。

10、秬(jù):黑黍,古人视为嘉谷,名词。

11、鬯(chàng):古代祭祀、宴饮用的香酒,用郁金草合黑黍酿成,名词。

12、彤弓:红色的弓,周天子赐予有功诸侯之物。

13、卢弓:黑色弓。古代诸侯有大功,则天子赐予黑色弓矢,以象征征伐之权。

14、矢:箭矢、箭头,名词。

15、矢千:即,千矢,表示数量的数量词修饰名词的时候,位于名词的后面。

16、虎贲(bēn):勇士、武士。

17、晋文亦霸,躬奉天王。受赐圭瓒,秬鬯彤弓。卢弓矢千,虎贲三百人:晋文公也曾经称霸,亲自侍奉周天子,接受和被赏赐了玉圭、玉瓒、黑黍酿制的美酒、红色的弓、黑色的弓,还有三百名武士。这件事指的是,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四月六日至四月十日五天之内以晋、秦、齐、宋多国部队九万人,一举击溃楚军十一万人,大获全胜。周襄王为嘉奖其劳,于五月十六日在践土王宫接受朝觐时,赐给晋文公如下奖品: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百,玄弓一,矢一千,秬鬯一卣,虎贲三百人。

18、威:威慑、震慑,动词。

19、服:使顺从、使顺服,动词。

20、威服:动词近义词连用。

21、师:众人,名词。

22、尊:敬重、推崇,动词。

23、亚:仅次于,动词。

24、威服诸侯,师之所尊。八方闻之,名亚齐桓:威慑众诸侯,并使他们顺从自己,受到众人的尊重。天下人都听说了,他的名声仅次于齐桓公。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大胜楚军,于周襄王二十年(前632)五月十四日以战楚得胜之师率晋、宋、齐、鲁、郑、陈、蔡、邾、莒等国在践土会盟,并向周襄王献上楚国的战车和俘虏。周襄王命尹氏、王子虎、内史叔兴父,以策命晋侯为侯伯,即为诸侯之长。周襄王慰劳道:“自伯舅(齐桓公)即世,荆楚复强,凭陵中夏,得叔父仗仪翦伐以尊王室,自文武以下皆赖叔父之休,岂惟朕躬。”又慰嘱:“王请叔父,敬服王命,以绥四国,纠逖王慝。”各国诸侯亦公认晋文公为霸主。

25、河阳:古县名,春秋晋邑(今河南孟县西)。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十月,因许国附楚,晋文公率晋、宋、齐、鲁、郑、陈、蔡、邾、莒、秦诸侯盟于温(古国名,建都于温)即河阳(今河南孟州西)。晋文公这次大会诸侯,并召请周王到河阳之举,名为朝见周王,实际上是“挟天子以令诸侯”。

26、诈:虚假地,副词。

27、纷:盛多地,副词。

28、葩(pā):华丽的、华美的,形容词。

29、河阳之会,诈称周王,是其名纷葩:在河阳的会盟,假称周天子会参加,所以,他的名声一直非常美好。最后这句的解读非常奇怪,曹操这样写,可能是故意表示自己其实也是在“诈称周王”,没有称帝,但是,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短歌行全文讲解,短歌行解析全文视频(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