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隆中对”,指的是对天下局势的分析,以及该采取的措施和将要达到的目标,当然,这种措施一般是有枭雄麾下的谋士提出来的,当年诸葛亮一份“隆中对”,被刘备惊为天人,认为天下谋士大约没有比诸葛亮更聪明的了,然而,也不知是刘备不知道还是故意含糊,
刘备
其实早在诸葛亮之前,就有人提出过自己的“隆中对”,甚至,有的比诸葛亮还要高明,那么,都是哪些人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得都说出来做个比较了,好在天下这样的谋士也不多,算上诸葛亮,也就三个人而已,这三个人,就有三份“隆中对”,只有一个人没听,结果,他就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局,“隆中对”就能有这么厉害。
一:诸葛亮的隆中对
诸葛亮的“隆中对”出自大家耳熟能详的三顾茅庐,说的是公元207年,即建安十二年,袁绍与曹操官渡大战的时候,负责经营汝南并*扰曹操后方的刘备,又不小心打了败仗,没有办法,只好投靠自家亲戚,荆州牧刘表,刘表很大方,给了他一个新野。
刘备在新野安顿下来后,就开始进行工作总结,这总结来总结去,觉得还是麾下缺少人才的缘故,于是呢,就在徐庶的介绍下,一而再,再而三的拜访诸葛亮,诸葛亮终被刘备打动,遂答应他出山,诸葛亮的“隆中对”就产生在这种背景之下。
诸葛亮
这份“隆中对”的要点在于,先占据用武之地荆州,天府之国益州,有一席之地,而后以这两块地盘为根据地,南抚夷越,西和诸戎,等待时机与孙权联合,一起夹击曹操,以图天下。
这是一份详细的战略规划,特别将与孙权的联合提到首要位置,刘备听了诸葛亮的话,后来就当上了蜀汉的昭烈皇帝,从一个惶惶不可终日,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的丧家之犬最终当上皇帝,这份“隆中对”有多重要已经可想而知。
也就是这份“隆中对”划定了刘备三分天下的格局,所以也被称之为“三分之策”。
二:鲁肃的“隆中对”
诸葛亮是很聪明,但他的“隆中对”是首创还是有所借鉴,很难说,因为早在诸葛亮接见刘备的十年之前,江东就有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鲁肃,在与孙权第一次见面时,也提出了自己的“隆中对”,其中有些说法,基本上跟诸葛亮是不谋而合的。
征战
这一年是公元197年,即建安二年,正是曹操跟宛城张绣过不去的时候,至于什么吕布、刘表乃至于袁绍,他大约只能在梦里边踩着他们的脑袋出出气,除此之外,还不敢有多大的想法。
就在这个时候呢,继承父兄余业,着力经营南方孙权,和鲁肃见面了,是在周瑜的引荐下见面的,见面之后,孙权的说法跟刘备一模一样,翻译成白话就是:
“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唯一不同的是,他不是皇叔,所以不敢以匡扶汉室为己任,只想当个平定天下的英雄,至尊有这样的宏图大志,鲁肃当然很开心,一点没摆架子,很直接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同样翻译成白话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