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
“汉朝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
人家想当齐桓公、晋文公 ,鲁肃说汉朝已不可复兴,您还不如乘着乱世建立帝王之业,具体做法就是雄踞江东,再尽可能的铲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以待天下之变。
诸葛亮是占据荆州,进取益州,以成鼎足之势,待天下之变;鲁肃呢,雄踞江东,进取荆州,待天下之变。也是主张先成鼎足之势,不过这里没提到联合刘备。不是鲁肃看不起他,实在是刘备这会儿还不算上什么了不起的英雄,还没放在人家眼里。
孙权
这两份“隆中对”,抛去一些表面上的内容,其实质很有点像,实在比不出高下,大致也就在伯仲之间,这样的“隆中对”,刘备、孙权听了,最后都成了帝王之业,那么,最后一份呢,毫不客气的说,他的水平不在诸葛亮之下,甚至还要高明些,然而结果呢。
三:沮授的“隆中对”
说起沮授,熟悉三国的都知道,这是袁绍手下一位非常聪明的谋士,其实际水平,是绝不在诸葛亮之下的。
他提出自己的“隆中对”,在公元191年,即初平二年,比鲁肃还早6年,当时汉献帝还在董卓手里,袁绍刚刚吓走胆小如鼠的韩馥,代替他占据冀州,正在跟公孙瓒争夺北方,而且还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时候。
袁绍
这个时候呢,为了自己的发展,袁绍就把沮授叫过来问了,开场白跟孙权一样,想学齐桓公,匡扶汉室,当天下的霸主,大约是因为“四世三公”的缘故,所以,他打出了匡扶汉室的招牌。
但沮授呢,看得比他更远,主张袁绍别急着当什么齐桓公,可以先平定北方四州,也就是幽州、冀州、并州、青州,以“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什么意思?
站稳脚跟,发展实力,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样政治军事实力都达到巅峰,天下谁还敢跟你作对,之后,干点什么事儿不方便呢。
从这个层面可以看出,沮授的建议,不仅仅是让袁绍当个霸主啊,恐怕是在把他往帝王的道路上推,袁绍如果听了沮授的话,估计以后也没曹操什么事儿,可惜的是,袁绍只听了第一步,占据四州之后便志得意满,“挟天子以令诸侯”硬生生让给曹操,让自己在政治上处于被动地位,官渡之战的时候,还是不听沮授的话。
沮授
明明有雄厚的经济、军事实力,不老老实实跟曹操拼消耗,非要跟人家打什么充满了侥幸的决战,结果,最后就大败亏输,身败名裂了。
所以,三国有三份“隆中对”,有一个人没听,他就落了个身败名裂的结局,拥有三国第一谋士,却不晓得好好珍惜,实在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参考文献:《三国志